第124章 民俗一条街



    在县城中心,一条古色古香的老巷,青石板路面,低矮的瓦檐,破旧的木门;在高楼大厦林立而起,寸金寸土的粤都县城,竟然还完整保留了一条二十年代,戴望舒《雨巷》中的雨巷,可谓说是奇迹了。

    县城是为保护遗迹的需要而保留了这条古巷。

    古巷内进不去皮卡车,李健只好把车停在巷子外面一处空地上,三人走路进入小巷。

    酒香也怕巷子深,假如没有熟门熟路的老曾带路,他们两人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里的。

    巷子里有一家铁匠铺,破房子正中放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铁匠师傅再将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上。

    一位六十多岁,两鬓斑白的铁匠师傅左手手握铁钳翻动铁料,右手握小锤用特定的击打方式指挥另一个年轻人用大锤进行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住置,使一块方铁打成各种形态的工具。

    门口围了一大堆观看的人。这种古老的方式,现在基本淘汰了,可喜的在这里还能看见。

    “这打铁师徒还能挣到饭钱么?”旷德军不由得说道。

    “这里是民俗一条街,政府每月给他们补贴的。”曾祥元指了指对面的榨油坊,棉被加工坊,草帽跟斗笠编识坊说道。

    巷子两头竖了一个拱门,上写着:“民俗一条街”几个大字。

    曾祥元指了指前面一间敞开的木门说:“老曹在这里酿酒,不知道有没有补贴,我就不知道了。其他人是租的房子在这里开民俗作坊,而老曹却是实打实的自家房子。”

    老旧的房子光线有点暗,曾祥元在木门板上用力敲了敲,喊道:“老曹还有酒卖么?”

    暗影里一个声音道:“老曹没酒卖?除非老曹断气了。”声音来自一个长条柜台后面,一张躺椅上躺着一位皱纹满脸的老者,矮个子,酒糟鼻子,头上草地经历寒冬,已经稀疏得黑发廖廖无几。

    老头把灯开启,他背后是一整柜的各式酒瓶。

    透明的玻璃瓶里面泡着各式泡酒,玻璃瓶给他抹拾得光洁明亮。

    旷德军粗略看了一下,有自酿的糯米酒、金橘酒、荔枝酒、柠檬酒、葡萄酒、桑葚酒、山楂酒、石榴酒、杏子酒、青梅酒……,

    还有泡制的各式药材酒;各种蛇酒……

    “这里酒种还是挺齐全的,不知道价钱怎样?”

    不管怎样,来了总要买一些的。旷德军看那些玻璃罐中葡萄酒,看得清里面都是纯正的小粒黑葡萄所酿的,应该是正宗的葡萄酒味。

    “上面罐上都有标签。”曹星跟曾祥元应该也是熟识的,但他并不想跟他闲聊,眼晴只看着说话的旷德军。

    “老板,可以倒一点来品尝一下么?”

    “没有免费品尝,要的话可打一两给你。”

    想从我老曹这里白喝,没门。

    “葡萄酒来一两吧,不,来二两,老曾也来一两。”旷德军看了看李健:你开车,不能喝。

    “我喝杨梅酒就行。”曾祥元忙说。

    老人用一把竹勺从玻璃瓶里盛出小勺酒,倒在小碗里。

    “不错,口味还是没变,几十年了还是那个味。”曾祥元一口把余酒倒入嘴中,不禁夸道。

    旷德军喝的葡萄酒,也是口味纯正,甜酸度火侯合适,酒淳味浓。

    “不错。再给我来一两糯米酒吧。”

    糯米酒酿蒸蛋是他的至爱。好久没尝鲜了,若好喝就连整个玻璃瓶连酒带酒酿都买去,土鸡蛋蒸酒酿,应该不错。

    一口饮干,糯米酒总体不错。

    “这个稻米能酿出如此上乘的米酒,曹老板手艺算是不错了,可惜的是水质不是最上乘的,否则你酿的糯米酒更是美味。”旷德军此时脑子里闪过一道念头:假如用巨型稻米加灵泉水来酿制酒,会是怎样一种口味。

    “不怕风大闪了你舌头,这是粤山上最好的山泉水酿制的,哪里还有更优质的水。”曹星有点不服气地说。

    “我有更优质的水,”旷德军从包里拿出一瓶灵泉水,递给曹星说:“曹老板可以拿我这水去勾兑一些山泉水,去酿制一锅糯米酒试试,我留个电话给你,酿出来酒味道若是更佳,你就打电话给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