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九章 要钱-第2/3页





    林延‘潮’让彭端吾,袁可立,侯执蒲这些‘门’生跟着孙承宗学习一二,也算是找个靠得住的人,帮自己带学生。

    彭端吾,袁可立,侯执蒲,甚至不时从开封至归德府来拜访林延‘潮’的三袁,对孙承宗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得无论学问还是人品都可以作大儒,为何不去做官,名列两榜,反而屈居在此作一幕客。

    孙承宗闻言很谦抑的人道了一句,吾墙及肩矣。

    听了孙承宗的话,大家都是恍然。

    这句是子贡的典故。

    有人夸子贡比孔子更贤能。子贡听了后,连忙说‘好比宫墙,赐(子贡)的墙只到肩膀,你们能看见里面如何如何。但夫子之墙高及数仞,你们若找不到‘门’而入,就窥见不了其中之美。

    孙承宗眼下之意,你们见我如何如何,不过是孙某的墙比较低而已。我孙某今日这些本事,也不过在林延‘潮’身边数年学来的,人家才是夫子之墙。

    闻言‘门’生们对林延‘潮’生高深莫测之心,但对孙承宗更是敬佩,平日受他影响最深。

    这一日,袁氏三兄弟又从开封过来,他们也知要见林延‘潮’一面不容易,但能与孙承宗见一面,从他身上学一二,那么也是不虚此行了。

    果真林延‘潮’不在府里,被付知远召去议事了。

    河工署里,林延‘潮’不在,一般是孙承宗主持。

    林延‘潮’对袁家三兄弟很看重,不仅仅他们是布政使外孙的缘故,而孙承宗也觉得三人是可以‘交’往的君子。

    屋外午后的阳光正好。

    诸人围坐聊着诗书经史之事,没有什么比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畅聊,更适合此时此刻了,因为上午一般要用来攻读经史的。下午若是午睡,那就是昼寝。

    因为先贤之教,读书人都是很担心,生怕午睡落一个‘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评价,而不是‘窗外日迟迟’的闲逸。

    桌上点心茶水用了差不多了,但众人聊得正高兴。

    袁宏道道:“我昔年在江南时,见一夫‘妇’家道中落,虽居陋室甘之如饴。其家‘妇’人,每年夏时待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时,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第二日早方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众人闻言皆是赞叹,一是赞这茶,二是赞夫妻二人安贫乐道。

    转瞬袁宗道呷了一口茶道:“这归德斥卤田多,水也是苦,这苦水泡得茶,还是逊了一些。”

    孙承宗笑道:“是孙某简慢了,附近没有山泉水,只是现打的井水,这水……却是差了一些。”

    这时袁可立突道:“这水再苦,也没有我们归德的盐苦。我们归德之盐政为陕西河东所属,盐贵且味苦。”

    “如此富户尚好,可以去买‘私’盐,但我等老百姓就苦了,‘私’盐买不起,只能买又贵又苦的河东盐。”

    从方才的雅事,落到现实中难免苦涩,有几分坏了谈兴。众人但见袁可立其貌不扬,言谈没有袁家三兄弟那等风流,但却有忧国忧民之心。

    众人没有怪袁可立破坏场景,袁宗道:“正要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朝廷诸公有意,收开封,怀庆,归德,卫辉各府应食之盐一并归于卫辉府义和店。”

    彭端吾闻言喜道:“听闻义和店用长芦盐,那么以后归德盐政改归北直隶了?”

    彭家家大业大,家里也有经营盐店。故而他能明白其中关键。

    袁宗道点点头道:“正是长芦盐,此盐‘色’白味纯,又经运河,可直抵归德,远胜于河东盐。”

    彭端吾闻言点点头,若是商家可以买长芦盐,而不是河东盐,如此有钱人就不会买口感更好的‘私’盐,而且运输方便,盐价也会降低,就是穷人也都吃得起。这对于盐商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啊。

    这时孙承宗道:“诸位有所不知,朝廷之所以将开封,怀庆,归德,卫辉各府的应食之盐归于义和店,乃是潞王奏请之故。”

    “潞王奏请?”

    袁家三兄弟虽在布政司,但论及对官场上,朝堂上之事了解,却不如身在一线的孙承宗。

    但见孙承宗道:“去年自百官叩阙后,朝廷上下奏请潞王就藩的奏章,就没有停止。天子乃是孝悌之人,潞王就藩,非召不能见面,太后必然伤心。故而不忍催之,但奈何百官奏请太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