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备无患-第2/3页





    这时,黄凤翔出班,替林延潮反驳。

    两边各执一词,小皇帝犹豫不定于是向林延潮问道:“林卿家,武清伯方才质疑你的话,你有何解释?”

    但见林延潮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武清伯所言极是!”

    武清伯李伟正要得意,却见林延潮从袖子里当下掏出一本奏章来道:“陛下,这是微臣请辞的奏章,请陛下过目。”

    林延潮拿出奏章的一刻,李伟仿佛当堂被人狠狠摔了两记耳光,愣在原地不可置信。

    满朝大臣都是瞠目结舌,其中张居正,孙隆比李伟震惊更甚。

    李伟心底只想,这林延潮是什么时候写的奏章?

    林延潮当然不可能是方才在殿上写的。也不可能是等待天子召见时在殿外写的。

    也就是说,在入殿之前,林延潮就想好了。从入殿第一刻起,林延潮早已打定主意,替张居正背下这锅,撇清这责任。倒是李伟方才那一番循循善诱,在殿上想要诱林延潮倒打张居正一耙的言语,现在听来着实可笑。

    林延潮早就盘算好了,心底有了主意,方才看李伟在那演戏。

    不对,或者说张居正早就给林延潮暗通的消息,让他先写了这一篇奏章,故而他方才有持无恐。

    没错一定是这样的,李伟当下是认为张居正提前给林延潮暗通的消息,或者是孙隆自神作书吧主张将殿上的事提前告知了林延潮。林延潮提前有了准备,才写了那篇奏章。

    但李伟从开始的震惊,到现在震怒,他以为一定是走露了风声,至于是张居正通过人透消息给林延潮,还是孙隆私下提醒的,他不知道。

    至于孙隆则是彻彻底底的震惊,因为他比李伟知道的更多,他清楚没有任何人透消息给林延潮。

    孙隆事先来前还提点过林延潮,一会在殿上不可说实话,也不可不说。

    但他没有料到林延潮在自己还未提点他时,就预料好了如何在殿上的应对,还预先写好了奏章。

    没错,这奏章只有在今日经筵之前,林延潮就提前写好的。

    难道他一开始就知道,今日这经筵上天子会过问他的消息?过问他的消息,就会招他来文华殿亲自询问到底是因何事不参加经筵?他提早就知道,天子过问时,他不可以将制敕泄密之事,捅到御前,如此会开罪张居正?

    这等缜密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孙隆如此想到。

    张居正也是看了林延潮一眼,方才惊讶的神色已是淡去。

    至于申时行此刻却是十分欣慰,但面上却保持十分镇定的样子。

    其余重臣也是吃惊,但他们不如张居正,孙隆等人明白底细,都以为是张居正早就通过孙隆将消息透给了林延潮。所以方才在殿上张居正才那么镇定,还故意说反话要追究林延潮为何不参加经筵的责任。

    原来一切早就在张居正的预料之中。首辅大人真不愧是神机妙算,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至于李伟这等跳梁小丑,被他戏耍了还不知道。

    故而众官员们一致都认为是这个结果,若非天子面前,他们恐怕要一并拍张居正的马屁,说他料事如神了。

    至于林延潮是不是料事如神?大多官员都可以不可能。

    当林延潮从袖子里拿出奏章的一刻,却是松了一口气,没料到,自己准备的奏章还真用上了。但如果不用上,其实更好啊,但现在只能说迫不得已。

    此刻他在殿上之所以能拿出这篇奏章,并非预料到今日之事一定会发生。只是猜想万一今日经筵上天子,突然召见自己怎么办?召见了自己,自己要不要把自己被锦衣卫拘禁的事,拿到殿上伸冤,他神作书吧了种种设想,规划了种种可能。

    心想万一碰到这样的局面如何应对。故而以林延潮小心谨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性格,就悄悄写了这篇奏章。

    反正有备无患嘛,若天子没有召见自己,自己就不把奏章递上去,事后当神作书吧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将奏章撕掉就好了。万一真的有这可能,那么自己就提前有了准备,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