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丹青歌盛世,翰墨寄深情-第2/3页





    语嫣一愣,嗔道:“老师,为什么又是我啊?”

    “都要回答,先从你开始!”

    语嫣道:“呃……可能是运气好吧。”

    “方圆同学,你来回答。”

    方圆想了想,道:“胁迫被逼无奈后让位的。”

    “方正同学,该你回答了。”

    方正沉思良久,微微的摇了摇头。

    “既然不知道,就好好的听老师讲课。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方羽干咳一声,喝了口茶,接着往下说。在诸皇子忙着争夺皇位时,李治在干什么呢?他什么都没干,他既没有像大哥承乾去结交天下豪杰,也没有像四哥李泰一样去勾结朝臣。其实这就是道家所讲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无人与之争”。尤其身在帝王之家,众多皇子为了皇位相互残杀,拼命地培植势力,殊不知这是帝王最反感的。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康熙的四皇子胤禛能够最后继承大统不也是靠这种不争吗。高宗最终胜利除了长孙无忌等颇有实力的大臣的支持,靠的恰是这种不争的智慧。

    这时候,突然正正举手发言了:“老师,有人把唐高宗李治认定为昏童,您如何辩解呢?”

    第一,太宗临终之际为高宗指定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作为托孤之臣,但朝廷的大事基本上都是长孙大人一个人说了算,各部门几乎都是长孙的亲信。高宗决定选取薄弱的后宫作为突破口。高宗做太子时和同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相识,最终经过重重努力把她接回宫中。由于高宗不喜欢现任王皇后,最终高宗在以许敬宗李勣等一大批寒门子弟的支持下最终改立中宫。

    通过“废王立武”高宗树立了自己的权威,接下来他一步步剪除长孙无忌的党羽,由易到难,在此过程中,高宗未曾有丝毫的莽撞,而是步步为营最终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赶出朝堂,最终实现君主专权。在此过程中高宗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素养,试问这是昏童也就是傻小子的所作所为吗?

    第二,永徽年间,百姓阜安的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史称“永徽之治”。

    第三,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无功而返,但是这个未完成的事业在高宗手中得以完成。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维持了32年。由此看来高宗绝非等闲之辈,他是一位进取心和开拓性极强的帝王,否则也不可能超越唐太宗,完成太宗未完成的事业。

    第四,高宗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平心而论,唐高宗的能力、魄力虽然不如自己的父亲,却也绝非昏聩之主。

    方正听罢,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朝着父亲作揖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弟子受教了。”

    到了晚上,如烟做好了晚饭,大家吃过后,正正又给陆飞换好了药。

    方羽个陆飞喝着小酒,有美酒佳人陪伴,似乎还少了一点什么。大家围坐在一起,对着烛火,遥望星空,语嫣轻轻的拿起了古筝。

    语嫣微笑道:“我来给大家弹一首曲子,助助雅兴。”

    陆飞抚掌大笑:“如此甚好!”

    只见语嫣缓缓划动细细的琴弦,优美的音符一个个轻快的跳出。低头吟唱,从口中蹦出的词变的顺畅,像一条流动的溪水,把人带进聒美的心境。

    再看语嫣,信手拔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凉凉的,穿越时空,大家惬意的神情不自觉地随筝音露出。听起来或缠绵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马摇铃。它的余音长短适中,最富于表现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那筝音有如桥下潺潺的流水,孤鸿飞过时的几声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叹息;有如看薛涛的浣花小笺,看一朵淡淡的兰花,静静的开放在遥远的夜空。

    圆圆换好了衣裳惊艳的站在大家的面前,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她的妙态绝伦,她的素质玉洁冰清。修仪容操行以显其心志,独白驰思于杳远幽冥。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