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首下西洋



    如何与高丽贵族建立通商渠道的细节‘性’问题是倪语臣考虑的事情,高峰并不会去管,他关注的是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派船队下西洋。。

    高峰自然知晓三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那时郑和历时二十八年七次下西洋,远航到印度洋、东非、红海等地,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大帝朱棣为了宣扬威德,派遣而出的一支外‘交’与商贸双重任务的船队。其贸易虽然占比较重,却不是主要目的,因而随船而行的官兵就有二万五千人。

    如此庞大的船队和人数,影响自然不同一般,因而它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称为“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

    相对于宋时,郑和还在未来,高峰却通过郑和下西洋看出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他这才决定派船队下西洋。

    实际上,此时大宋的海外贸易盛况已是空前,就是西洋各国也多有联系,只是规模不大罢了。

    高峰这次的想法是成规模的派遣船队下西洋,其看中的就是海外贸易这一块。

    西洋各国的宝物很多,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等,都是别具风格的,只要把大宋的丝绸、纸张、瓷器以及高峰自己研制出来的一系列消费品,拿到西洋去‘交’换,绝对能赚到大钱。

    当然,货物贸易只是高峰的一个目的,他更主要的目的便是引进阿拉伯马种。

    阿拉伯马产于阿拉伯半岛,是一种聪明、活跃、富有耐力和适于骑乘的马种,它的体形优美,体格健壮,结构匀称,四肢发达,具有易于调教,气质温和,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再加上它的遗传‘性’好,因此很是适合‘混’种。后世差不多所有的骑乘马都有阿拉伯马的血统。高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引进阿拉伯马。

    马匹的培育和改善并非一日之功。从日本东洋大马的改善上可以看出,日本分两个阶段、用时三十多年,通过引进阿拉伯马种,这才在国内培育了上百万匹东洋战马。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性’质的战略,一般人根本做不起来。

    高峰不能依靠大宋朝廷,更无法借助其力量,他只能依赖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马匹的改造。

    好在他对战马的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五到十万匹便能满意,不过,若是能繁殖出更多,他也不会有意见。

    从技术上讲,繁殖马匹早已比较成熟。张白仁手下有一大批育骡人员,他们不光有丰富的育骡经验,还具有丰富的育马经验,这是高峰专‘门’让他们习练出来的能力,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应用。

    这是第一次组织船队超远距离航行,它比大宋与济州岛之间的航行还要难以揣摩,因而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带队人的选择。此人既要有威望,又要有眼光,还要有临机处置的能力,因而不是谁都可以做这个的。

    倪语臣等人各有一摊子事,不可能离开。韩强一直带着海船,按说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他的临机处置能力弱,再加上济州岛海上的防御也需要他,因而韩强不适合带队。

    不用韩强,高峰却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何青。

    何青是芒砀山下的何家庄人,那次何家庄与樊家寨比赛,何青表现优异,不但跑步得了第一,还有不错的品‘性’表现,因此深受高峰喜欢。

    后来高峰派他到全国各地去寻找矿石,他的表现又令高峰大吃一惊。其不但跑遍了大半个大宋,还找来了各类矿物,其品种之全完全出了高峰预料之处。高峰后续的研究之所以顺利进行,也与这分不开。

    后来,高峰便有意培养他。先是令他采办矿石,又管理了一段时间的神作书吧坊,还在芒砀山的保家军中任了一段时间的职,及至济州岛开建,便把他招了过来。

    几经观察,高峰发现,何青确实是一名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此人能吃苦,任劳怨,品‘性’好,不死板,凡是‘交’待他的事情,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更主要的是他很爱学习,也很善思考,一些不懂的,很快就能通过学习上路,这正是高峰看重他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