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起死回生



    赵冬寒和凌霜踏进了淮安城的城门。

    街道旁坐着的全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身上都有着轻微的症状,列如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衙役们口鼻上都蒙着布片,正在给他们散发食物和水。同时也是在观察他们,一旦被确认为天花患者,就会被立刻带走隔离。

    “赵公子,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赵冬寒沉默着,因为他当时一头只想着赶往淮安府,现在到了,心中竟还没有半点打算。

    “先去府衙吧。”

    两人牵着马朝府衙走去,他们远远的望见,不远处的空地上堆积着一座有人积成的“山”,衙役们拿着火把扔了过去...

    这个城...已经死了...

    当赵冬寒和凌霜二人来到府衙时,才发现府衙早已经被用来安放难民了。问了一旁的衙役才知道,淮安知府等人都在城北。

    城北,搭建着几处简陋的草棚子,寥寥无几的几个衙役守在周围。

    衙役拦下了赵冬寒二人。

    “不知道公子有什么事情吗?”

    “我有要事要禀报知府大人,还请大哥帮忙通报一下。”赵冬寒拱手说道。

    “对不住了公子,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知府大人实在没时间见你,请吧。”衙役一脸无奈的回绝了,瘟疫爆发后,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求见知府大人的人了。

    赵冬寒正准备再说些什么,突然他看见了一个熟人。

    “毕公公,毕公公。”赵冬寒挥着手喊道。

    原来是毕云,毕云听见有人在叫自己,左右看着。

    “赵公子。”毕云看见是赵冬寒,忙走上前来,拉着赵冬寒走进了草棚子里去。

    原来当初在杭州城外和赵冬寒分别后,毕云一行人就直接赶往京城了,结果刚到淮安城,就爆发了瘟疫。不过这毕云也真是个好宦官,不仅没有立马逃离淮安城,还帮命手下的锦衣卫快马加鞭的帮淮安知府把奏折送往内阁。

    经过内阁的决定,让淮安知府先把瘟疫的事情压下去,还拜托毕云帮忙,先瞒住弘治皇帝。

    不得不说弘治皇帝是个好皇帝,一旦瘟疫的事情登上朝堂,弘治皇帝免不了下罪己诏。内阁和六部的大人们也是希望弘治皇帝能过个好年,而且他们也认为疫情能够压下去,不会蔓延开来。这要是换成正德,估计朝堂上早就已经吵开了。

    毕云也用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淮安知府的认可,他提议把城西划分出来,把已经明确受到瘟疫感染的人隔离进去,避免了瘟疫的再度爆发。

    知道毕云目前也算是淮安城的负责人之后,赵冬寒向毕云说明了来意,希望毕云能帮助自己。

    “赵公子所说当真,真的有办法能救这淮安城的百姓们?”毕云一边哭一边说道,本就尖锐的声音也沙哑了起来。

    “毕公公,赵某不能肯定,但可以一试。”

    “去,快去准备马车,我们去城西!”毕云对一旁的下人说道。从宫里跟着他来的人,死的也所剩无几了。

    整个城西已经被官差重重围住,用木栅隔离开来,只许进不许出。

    毕云走上前去,像一个班头模样的人问道:“张大夫和李大夫呢?”

    “禀毕公公,还在里面呢。”

    毕云转过身对赵冬寒说道,“不知道赵公子还需要什么吗?”

    “等我换身衣服”

    赵冬寒找了一个草棚子,在里面从袖里乾坤中取出了一件道袍。这是老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送给了他的,小时候都拿来当被子盖。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道袍,他从没见老头穿过相似的道袍。而且,这件道袍的衣袖上还有一个没有绣完的梅花图案,显得有几分不伦不类。但穿上这件道袍,赵冬寒总有一种莫名的心安。

    赵冬寒穿着道袍走了出来,让凌霜留在外面等他。

    凌霜自知自己进去也帮不上什么忙,也不想去给赵冬寒添乱,于是找了个地方坐着等赵冬寒。

    毕公公拿出一块布片戴在脸上,同时也拿了一个给赵冬寒。这就和现代的口罩一样,不过显得很简陋,或许也没什么作用吧,但却能给人的心带来一丝安慰。身后还跟着两个官差陪他们一同走进了隔离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