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启程



    清晨,赵冬寒收拾好了行礼,门外张若娍一行人已经收拾好了东西等着他了。

    “若娍,走吧”赵冬寒牵着她的手说。

    张若娍害羞的低下头,毕竟这是明朝不是现代,大庭广众之下牵未出阁的少女的手...

    赵冬寒也后知后觉的发现好像不太合适,赶紧松开,走上前帮张若娍把马车的门帘拉开。见张若娍上了马车,赵冬寒也骑上了马,跟在张若娍的马车旁,一行人朝城门走去。

    “公子,你的朋友呢?”张若娍隔着窗帘问道。

    “她会来的,等会儿我们在城门口等一会儿吧。”赵冬寒苦笑着说道。

    城外,一行人在路边休整。

    “公子,喝点水吧”张若娍把水囊递给赵冬寒。

    “多谢”赵冬寒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城门口的方向。

    “不知道公子等的是谁?”张若娍好奇的问道。

    “一个顺路人,一个知己。”

    知己?唐寅吗?但那个顺路的人又是谁呢。张若娍心里想着。

    毕竟赵冬寒和唐寅的友谊他们是早有耳闻,而赵冬寒又是初到这苏州府,除了唐寅估计也没别人了。

    他们一直等到了午时,二月的太阳也有点辣,张若娍已经坐在了马车里休息,一旁还有丫鬟为她扇风。

    宋管事走到赵冬寒的身旁问他:“赵公子,你等的人还来不来了啊?”

    赵冬寒抬头看了眼太阳,”再等一个时辰吧,一个时辰之后还没来,我们就走。“

    子畏兄不来还情有可原,为什么凌霜姑娘也还没有来呢?赵冬寒心里也有点纳闷。

    两刻钟后,一个身影骑着马出现在赵冬寒的视野中。是个女的,看来子畏兄果然还是没有来吗。女子骑着马直奔赵冬寒而来。

    “凌霜见过赵公子。”凌霜下马抱拳道。

    “凌姑娘,子畏兄果然还是没有来吗?”赵冬寒虽然早就猜到是这个样子,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唐世兄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你。”凌霜从身上的行囊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赵冬寒。

    “多谢。”赵冬寒并没有马上打开信,而是向凌霜介绍着同行的人。

    “凌霜谢过张小姐。”凌霜对着张若娍行礼道。

    “凌姑娘不必多礼,大家一起,路上也能有个照应。”张若娍说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着扬州府出发了。

    路上凌霜一个人吊在车队的最后,赵冬寒见此也没有多说什么。途中张若娍还像赵冬寒打听了一下这凌姑娘去京城是为什么。赵冬寒向她解释了一下凌霜的身世来历,张若娍一听,内心难免对凌霜对了几分怜悯。还吩咐了一下宋管事,让他一路上多照顾一下凌姑娘。

    宋管事听了后,特意去找到凌霜,请她去车队中间的马车上休息。凌霜拒绝了宋管事的好意,依旧待在队伍的末尾,至始至终都把自己当作一个同路人罢了。赵冬寒见此叫住了宋管事,就任由凌霜去吧,这...或许也是对她的尊重吧。

    路上赵冬寒找了个空的马车休息,骑马起的屁股疼,马术还是不行。

    赵冬寒拿出了唐寅的信读了起来。

    唉,赵冬寒叹息着。

    子畏兄终究还是不愿意连累自己啊。

    信中,唐寅告诉赵冬寒,自己的过去太过于放浪形骸了。所以,上天才惩罚了自己。现在的自己就想在苏州做一只闲云野鹤,远离朝堂,研究研究书画。还让赵冬寒记住,要是以后在朝堂上失意了,在苏州,你还有个家。期间还留了一首诗给赵冬寒。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诗中的唐寅甚是洒脱,但赵冬寒知道,他这个兄长只是不想连累了自己。毕竟,想要为他平反。就得让弘治皇帝承认,他当年错了,他冤枉了唐寅等人。但一国之君,怎么能够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自己因为一时糊涂而冤枉了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