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所谓盛世?



    赵冬寒一夜未宿,他想的东西很多。

    为什么他的身体里有一股电流,明明法力已经溃散了,为什么还能释放出那么强大的电力。难道我还是个超能力者?赵冬寒连忙在丹田处到处摸了摸,又用法力在身体里四处感受了一下,没什么异常啊。那怎么会这样,想想也就罢了,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更重要的是,弘治年间是盛世,为何倭寇竟能杀到府城下...而且听铁柱哥说,也就是李家老大,倭寇能有五十多匹良马,不知已在周围掠夺了多久才能获得。而自己面临倭寇时,法力尽散的那种无力感,也深深印入赵冬寒的心里。差点就死了,死了啊。

    那一夜,赵冬寒明白了很多,这已经不是自己生活的那个法制年代了,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这和书上的大明不一样,这是一个流血的大明;我也将不是过去的那个赵冬寒...

    “咚咚咚”

    李铁柱敲着房门。

    “赵公子,府衙的人请您去府城。”

    赵冬寒推开房门,不知不觉自己已是巳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阳光照射在赵冬寒脸上,宛若新生。

    李家院子里,几个衙役正在那候着。看赵冬寒一身奇异的服饰,就知道这应该就是自己要找的人。连忙上前行礼。

    “敢问可是赵公子?”一人抬头问道。“我等乃是知府大人派来请赵公子去府衙一见的。”

    宁波知府,正四品大员。

    但赵冬寒已今非昔比,放在往昔肯定会大喜,但如今只是微微颔首。

    转而作揖,谢过李家老母和李家四兄弟,才出门而去。门外已有衙役驾着一辆马车等会赵冬寒。赵冬寒,坐上马车,马车动了。赵冬寒掀开窗帘,昨夜未曾细看,现在一看,这个村子很穷,多大是土房,只有少部分是木房。马车驶出村外。在村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废墟。赵冬寒起身掀开车帘,问赶车衙役:“那是什么地方?”

    衙役赶忙回答:“公子有所不知,那是李家村的旧址,前几年倭寇入侵,虽然人都没什么大碍,但村子却被烧了,后来李家村人回来,舍不得离去,又在不远处建了现在的李家村。”

    赵冬寒大惊,“倭寇竟有如此猖獗?!”

    衙役讪笑着没有回答。

    赵冬寒关上车帘,坐在车内,隔着车窗看着外面。

    马车驶上官道。一路上,赵冬寒所见,有被倭寇烧毁的村庄,有被迫流亡的百姓。所见之景,民不聊生。

    “这就是弘治中兴,那个所谓的盛世吗?”赵冬寒自问。

    师傅曾经说过,修道,修的是心,但赵冬寒过去的十八年从来没有修过心。

    时至今日,他仿佛才明白了自己来到明朝的元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弘治盛世都是如此状况,那到了正德年,百姓又将是怎样的艰苦呢。

    法术...小道尔,能治一人,却治不了这天下。赵冬寒暗自发誓。”我要世界和平。不对,不对,世界关我屁事,我要这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赵冬寒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这就是当主角的感觉吗?真好!

    马车行驶到宁波城下,只见几个拿绣花刀的军士走上前来。

    “锦衣卫百户杨毅见过赵公子。”

    赵冬寒下车回礼。却见城门边上坐着二十几人身上带伤,衣衫褴褛的人。赵冬寒指着那群人问杨毅,“敢为杨百户,那些是何人。”

    杨毅拱手说:“那些是从定海附近流亡过来的村民,他们在城内一无亲人,路引又丢失了,而知府大人的命令还未下来,所以不让进城。”

    “但他们身上都有伤啊。”赵冬寒声音略显急迫。

    “能保住命就行了。”杨百户叹道。

    赵冬寒对着杨百户和几个衙役一揖手,“还望各位大哥稍等片刻,还请怒冬寒晚些再去拜见知府大人。”

    “这...”

    几个衙役略显为难。

    杨百户手一挥,笑道:”那就麻烦赵公子了,知府大人那,自有我为您解释。“又指着几个衙役说。”你们在这等着赵公子,等赵公子弄完了,再送他去见知府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