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密诏



    何进启用了袁绍的建议,发密诏到各州城。

    一人最先看见了其中的机遇,这人就是远在西凉的董卓。

    董卓在黄巾大战结束后,被封为西凉刺史,有西凉铁骑20余万,手下猛将众多,李儒、贾诩为谋士之首。

    高堂满座,兵伐之气森然。

    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独坐高堂,下属早已等候多时。

    “唉~”女子叹息道。“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刚解决完西凉的问题,好消息便从天而降了。”

    说完,将手中的密诏丢在地上,斜倚着靠垫闭目养神。

    左侧领首站起一位年轻谋士,面容发白,眼神总是透着阴狠,这人叫李儒,有个“魔士”的外号。

    他捡起地上的密诏,上下看了两眼,嘴角冷笑一声。“活该天下大乱!”

    ...........................................

    “老师,最近京城可能局势不稳,您还是带着文姬出去避几天风头吧!”

    蔡府。

    孔明苦劝着蔡邕,于情于理他都要保护蔡邕的安全,蔡邕是有大才华的人,连曹操都要称呼一句老师,这种人死在乱世之中实为可惜!

    但蔡邕这人拧,而且天下刚刚安定,他也不认为会发生混乱。

    “胡说,天下新定,正是百废待兴的好时候,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蔡邕捋了捋胡子笑道,只以为是孔明在开玩笑,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些日子他与老友聚会很愉快,更何况黄巾之乱刚过,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又发生问题。

    孔明低头寻思了片刻,不知该从何说起,转头看向曹操。

    曹操也是一脸为难,毕竟何进想借外力铲除十常侍,最终结果如何,谁都不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两人的猜想,这样怎么跟老师汇报?

    蔡邕发觉曹操和孔明面色很不寻常,神态都有些难看,不禁询问缘由。

    “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孔明咬了咬下嘴唇,将前因后果捡了一些他能说得说了,这话说完,蔡邕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蔡邕虽然不算是大儒,但他的才学比大儒都高,自然猜到何进引狼入室的计策行不通,甚至还会霍乱天下。

    整个大厅一片寂静,蔡琰看着沉默的三人,不知如何开口。

    “爹~”蔡琰轻轻喊了一声。“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蔡邕点头,扫向曹操和孔明。

    “我这把老骨头死就死了,但唯一一个心愿就是著书,把这本《汉史》写完,现在我只完成十分之一,要全部完成还需要数年光阴。可叹这天下兴衰,百姓流离,一切都将骤变。”

    孔明起身道。

    “那您更应该去外面避避风头,您担心的那些问题,自然会有人解决,所谓乱世出英雄,不过如此。”

    “汉武中兴,不也是天下大乱,可最后不还是平定了吗?”

    蔡邕看了一眼才刚刚成年的蔡琰,女儿还年轻也未找到合适的如意郎君,怎么忍心害了她的韶华青春。

    点了一下头。“好吧,我听你们的,去避避。”

    蔡府下人连夜收拾东西,曹操去往何府,何进的密诏已经发出去了,她能做的只有确保这个有漏洞的计划尽量成功。

    .........................

    后庭。

    孔明背负双手站在凉亭边,蔡琰与他隔得不是很远,两人一同看着天上的群星。

    女儿情长,终究因为心底的羞怯不能说。

    “孔明哥哥,不知下次还能不能一起看这月光。”

    蔡琰神态有些黯然,低头看着水里的明月,但其实只是想多看看他的影子,好牢记在心,因为下次相见不知何时,他身边又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人。

    相比蔡琰,孔明就要平淡多了,因为以后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这一切都不会在意。

    势不可逆,谋定而顺,这是孔明自懂事起,家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意思就是说,天下任何事都是有规律的,一个人纵使有天大的本事,逆天而行,即使初期会成功,但后期终究会失败。

    唯有推波助澜,顺水推舟,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