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 席森-第3/3页





    他想,如果换做是玛尔琼斯,新世纪福音和纳粹,肯定是不会产生这种感觉的。因为,对那些极端的末日真理教徒而言,死亡从来都是触手可及,意味着真理的抵达,灭亡并非贬义,其真正的意义是一种临界反应的中间态,是必然度过的过程,其在认知意义上的不同,导致了对于自身死亡这一情况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那些家伙对死亡的推崇和自我体验,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席森神父不知道死亡之后会是怎样,但是,他本身就是末日真理的信徒,唯一和那些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待死亡的慎重上。在他接受末日真理这一信念的时候,末日真理教已经分裂,玛尔琼斯家对末日真理教残留躯干的控制力也在与日俱增,许多有关“什么是末日真理”的教本都被重新修订过,玛尔琼斯家并不打算留下和自己的末日真理论述相异的论调。他是在导师爱德华神父的引导下,去认知那个曾经十分淳朴的末日真理信仰的。

    爱德华神父后来如何暂且不提,席森神父之所以在后来和身为导师的爱德华神父发生冲突,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席森神父在接受教导席的时候,爱德华神父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并没有将自己所理解的末日真理教授过去,而完全是以自己保存的“原典”为提纲,让席森神父进行“自修”。

    一边学习已经不在末日真理教中流传的“原典”,自修的席森神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结合自己的实践去感受,然后从中凝聚出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从根源上来说,其信仰和其它末日真理教的教徒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从引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理念核心上,却已经不同于其它的教徒,也不同于身为导师的爱德华神父。

    直到现在,他仍旧不明白为什么爱德华神父在当时对他如此放任自流,难道是为达成“道路多样性”之类的目标吗?爱德华神父从来都不解释,他总是用悲怜的目光注视世人,慈爱地述说着众生皆苦的空泛语言,让席森神父以为,他永远都会是这个样子。

    但是,席森神父错了,理念的冲突,哪怕信仰一致,也无法让人和事行驶在同一条轨道上。冲突是必然的,矛盾从一开始,就被爱德华神父自己种下。虽然认为爱德华神父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但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靠猜想的话,原因当然是很多的,无论从感性和理性出发,都能得到答案,但却并不是席森神父想要得到的答案。

    也许,自己只是想从爱德华神父口中听到答案吧。至于答案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席森神父有时也会这么想,但是,两人自从分离之后,就再也没有深入交谈的机会,亦或者说,爱德华神父根本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席森神父的理念,看待末日真理的角度,从原典出发,却又比原典更加人性化。(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