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 新世纪福音-第3/3页





    “并非如此,我们分开并不是因为末日真理是否存在的问题,而在于如何对待的态度上。”哥特女孩回答道。

    于是,一个个新的名字,其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对末日真理教的认知变化,徐徐在我的脑海中展开。

    因为对待末日的态度而不同,才产生了分歧的末日真理教。虽然总体称为末日真理教,其实在早起有着自己的分支名称,分别是:哥特女孩的“新世纪福音”、玛尔琼斯家的“末日真理”,九头蛇的“死海使徒”。在这个公开的称呼后面,是基于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以三个巨头为核心,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分支。

    新世纪福音编撰了最初的教典,倡导用温和的态度去等待末日降临,视其为完成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而这个命运是不可更改的,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终平等。它认为,末日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就如同四季气候变化一样,促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的诞生、成长和结束,以及新一轮的诞生、成长和结束。将这种规律视为悲观的命运论,其实是十分不妥当的,因为,末日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类所不可缺乏的一部分,阻止它,就如同失去阳光,失去水分一样,只会让人们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机会都不复存在。所以,末日为真理。

    而哥特少女简单述说的原典内容,哪怕是从病院现实的角度进行观测,也是颇为有道理——构成末日幻境的核心基础,正是那些变成了lcl的末日症候群患者,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末日幻境不也会不复存在吗?倘若末日幻境的人们认为自己生存在一个真实而客观的世界里,那么,首先就必须确保,这个真实而客观的世界是存在的,而自己的存在,也必须是真实而客观的,而不是什么幸福的或悲惨的。

    高川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倘若真实而客观的,也是悲惨而无法逃脱的,那么,人们是否有必要如此轮回下去呢?这个想法的源头,正是因为,假设自己可以解决“病毒”,那么,活着还有人形的末日症候群患者,也许是可以拯救回来的吧,而已经变成lcl这么一种稳定液态的病人,又将会变得如何呢?这些lcl之所以“活着”,能够支持如此多的“人格”,是否源于“病毒”的存在呢?

    解决了“病毒”,于是,从病院现实的角度所观测到的末日幻境就失去存在基础,最终也将意味着lcl的解体和人格的最终消亡,这样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川可以理解哥特女孩所讲述的末日真理原典教义——末日是世界存在和人类存在的基础,而进一步,也可以推断出哥特女孩对待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怪物的态度,她必然是认为,那个怪物已经成为人类集体潜意识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了。

    的确,那个怪物是异常的,是压迫性的,可一旦拔除它,会不会直接导致人类集体潜意识层面上的崩溃呢?哥特女孩有着这样的思考,所以没有采取网络球那般积极的态度。

    “就如同房梁一样,去除了房梁,屋子就会倒塌,而腐朽的房梁看起来让房子摇摇欲坠,但毕竟还没有倒塌。想要替换房梁,首先就必须准备好支撑房子的替代物,确保足够的安全措施。”哥特少女如此说着,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她的形容倒是很接地气,这一次,就连懵懵懂懂的司机也似乎理解了。(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