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讲哲学课-第2/2页





    窦偁也接过赵承嗣的话匣子,赵承嗣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侍郎大人说的不错,这就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就是木包含红木和黑木等,红木和黑木包含于木之中,木的范围比红木和黑木要大的很多。”

    包含被包含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虽然很简单,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讲不是很明了。

    “我再打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一匹骏马和马腿的关系,马腿是骏马身上的一部分,马腿可以说是马,但是马却不能说是马腿,因为马还有马头皮毛等组成!”

    赵承嗣知道这个例子虽然不恰当,但最好理解,就连高丽的使者点了点头,显然他们也解释了这个解释。

    不然,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反驳,这本来即使他们从中华典籍中找到的,想到中华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用来难为他们一下,也是好的。

    “其实白马非马学说也可以这样去驳斥,下面我具体讲解一下。”

    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

    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

    “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

    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白马非马论,在赵承嗣这里被解决了,其他不说赵承嗣今天能解决这个论断,足以青史留名了。

    “这也就是说马具有普遍性,白马具有特殊性,白马只是马的一个特殊存在,这就牵扯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了……”

    赵承嗣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周围的人都是一愣一愣的,什么包含与被包含,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什么跟什么。

    这他们怎么能理解?

    赵承嗣一不小心将哲学论点也说了出来,算是提前给他们改造了一下世界观,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