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寿春之战(4)



    

    兄弟几人之,袁叙可能是唯一和袁绍袁术袁胤不同的,他并不热衷于兄弟之间的争斗,虽然他也知道,袁家不其他世家,家族的子弟们更需要的是公平,而在三兄弟里,可能袁胤还好一些,但是北兄和南兄之间的争斗,说白了完全是因为对家族资源分配的不公才造成现今的局面。

    但家族资源的分配其实也完全是因为二人的关系,庶子和嫡子,虽然北兄过继给了袁成伯父,但袁术一直拿其庶子说事,可以说是间接使得二人水火不容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其实他私底下也和大哥谈起来,大哥不满的主要原因,有一句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家族对他太苛刻了,好像他根本不是愿家人一样,所以他对于袁家说白了他根本没有体会到袁家对他的一点关怀之情,当然了如果不是袁家这块招牌,其实袁绍也很难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的内心深处是是特别复杂的。

    而且,他还记得大哥袁遗去北兄处时,他其实是非常想一起过去的,毕竟他对于袁绍的施政是非常赞赏的,可如果不是家族的阻扰,他现在肯定是在冀州出仕了,他还记得当时在酸枣与袁绍最后的一次见面,袁绍问他:“老三,为什么你不为自己考虑呢?随我一同前往冀州建立属于我们兄弟的丰功伟绩不是更好吗?”

    说句实话,当时的袁叙被吓了一跳,应该说他是袁家兄弟里胆子最小的那一刻,或者说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想取而代之还是觉得不大可能,正是因为心里的这些想法,所以他才没有随袁绍而去,再加家族内部对他的劝说,二哥袁术才学鲜寡,若没有他们这些兄弟的辅佐,根本不可能是董卓的对手,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但是动力也很大,他制定发挥自己才华的时候反而更大了,虽然他也有所担忧,不知道能否应付得了,但现在开来,当时的他还是像的太简单了。

    虽然这些年不少人都在不断的说他一句做的非常不错了,在官员和百姓当他的口碑是非常好的,可是如果自己真的做到非常好的话,那么现在的寿春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袁叙走了,袁术站在门前久久不语,他在考虑称帝之后的事,现在称帝无异于死路一条,可是以他现在的情况,如果不称帝,难道会有更好的结果吗,既然迟早是死,那不如称帝让自己留在青史之。

    与曹操与刘澜既然早晚会面对,那他又何必再去犹豫?

    ~~~~~~~

    刘澜返回秣陵两个月,每日里都有最新的消息传来:“主公,许都有最新情报。“

    刘澜点点头,道:“元直,快些进来吧!”

    徐庶快速走了进来:“主公,许都内卫传来最新情况,正议校尉已接受朝廷征辟,而他也已经决定,接受侍御史一职。”

    刘澜走到他的面前,接过信筒,其实这个情况并不意外,因为在历史,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只不过那时候张纮效力于孙策。

    “许都内卫习武留在张纮身边,方便收集消息,请求卑职准许。”徐庶紧接着又说道。

    “这个建议很好,我同意了,不过要让他们小心一些,务必确保张先生的安全,绝不能让他收到连累。”

    “卑职明白。”

    随着徐州之战的结束,虽然还处于战争之,但曹操返回许都并派使节而来其实已经等于宣高了徐州之战彻底结束,除非袁术称帝有什么变数,不然的话徐州之战是不可能发生了。

    对此刘澜也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还是运气,如果不是袁术的话,那随着徐州之战继续发展下去,之后是个什么结果可能谁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但刘澜明白,在曹袁的夹击之下,他死守广陵的胜算虽然有,但却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刘澜会与关羽推演,但却并不会去假设,当连推演都不靠谱,只能作为参考的时候,假设更不切合实际了,好像你无法保证曹袁的部队是否能够势如破竹一路攻破广陵,又或者他和他的部队绝地反击在广陵大败曹袁联军一样,但现在战争因为袁术而暂停。

    虽然他相信袁绍和曹操一定会遗憾,为错失一鼓作气歼灭自己的机会而遗憾,但此时,已经没有人在去在乎刘澜的死活了,被赶到丹阳的他起身在许多人看来已经失去了争霸原甚至是天下的机会了,正因如此,可能曹操才会毅然派来了董昭谈判,联合进攻袁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