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徐州之战(280)



    孙策动心了,一旦成功,他不仅能够坐山观虎斗,还可以根据战局选择是否去徐州分一杯羹,到那个时候,他不仅能得到丹阳军,甚至还有可能得到广陵郡,当然对于这些切实利益,他起身更为看重的还是能不能把刘澜彻底消灭,最不济也要将他赶出徐州和丹阳,彻底解决后顾之忧,不然的话算他得到了丹阳郡,也要日日提心吊胆。。 !

    以前如果有人跟他讲什么‘唇’亡齿寒,孙策还真不屑一顾,但现在曹‘操’的使者的一席话却让他认真思考起来,不管是他曹‘操’还是袁术乃至于孙策和袁绍,共同的敌人是谁,刘澜无疑,如果刘澜存在,他每消灭一人,另外三人会变得无凶险,因为下一个可能被刘澜攻打的是你,可如果我们现在能够通力协作,不管未来我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但同心协力对付我们现在的共同敌人刘澜才是当务之急。

    在经历九江之战后,孙策再听这番话后那是深信不疑的,如果不是因为徐州之战,他可能已经被消灭了,刘澜对于他如同庞然大物的巨兽,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与他抗衡,所以要对付刘澜要么是借助其他诸侯,要么缴械投降,而现在曹‘操’对他投来橄榄枝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孙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这对于他可不是与曹‘操’取得联系的机会,更不是得到汉室认可,被封丹阳太守这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他能够与曹‘操’同等对话,一同攻击刘澜。当然孙策也会看人,他并不傻,帐下的武也都不笨,这件事如果是袁术,那么不管真假,他都不会同意,因为袁术的话没有真的,算此时信誓旦旦,可过后绝对拆桥,但曹‘操’此人则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说一不二,这一点,他决定冒险。

    越快越好,虽然曹‘操’没有提更多的要求,可是现在徐州之战的情况,谁知道一个月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不及早出兵,一旦局势发生逆转,到时候悔之晚矣。

    “不可,此战绝不能急。”周瑜并不同意孙策的决定,但对于攻打丹阳他却是赞成的,但算攻打丹阳,也要等待时机出现,而现在则并非最佳时机,原因很简单,以现在徐州的局面,虽然战局对刘澜十分不利,但刘澜终归未败,他的主力未损,而这才是曹‘操’能够想到我们的原因,有此可以看出,曹‘操’现在拿刘澜毫无办法,而我们现在如果贸然进攻丹阳,其结果……

    周瑜没有继续往下说,但其留下的空白余韵也足以让众人明白,那是一旦他们去攻打丹阳,必然会遭受到刘澜全部的怒火,虽然刘澜要避让曹袁联军,可对我们他不可能顾虑那么多了,所以末将觉得,这一仗要么不打,要打一定要一击成功,不给刘澜任何机会进行反扑。

    “可这样的机会太难了。“

    “不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只要我们等到刘澜主力被拖在徐州分身乏术,那我们的机会算真正出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出兵丹阳,非但不会遇到太大的抵抗,还能轻松夺取丹阳,而刘澜却又因为徐州战事拖累,拿我们毫无办法,算他想夺回丹阳,可是兵力被拖在徐州,算派部队回来,也一定不会太多,也不会对我们构成危险。”

    周瑜一番话说下来,立时得到在场众人如凌‘操’黄盖韩当几人的支持,起现在去丹阳郡冒险,反而不如耐心等待,周郎的计策是最为明智的做法,对我们非常有利,而且要出兵也没那么容易,如粮草要先准备充足了,而这些则是他们现在最为急缺的物资,虽然有张羡资助,可是攻打丹阳,那粮草的消耗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周瑜几句话让孙策或者说是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指望曹‘操’无异于远水解近渴,最后能指望的必然还是张羡,只要他能够提供足够的粮草,那么他们能够倾巢出兵,先解决刘澜,然后再攻打徐州.

    “议事结束后我去见张叔父。”

    “不可。”周瑜并不赞成孙策的决定,他说道:“这件事伯符与其去找张羡,倒不如先不要出面,先去与曹‘操’的使节见一面。”

    虽然周瑜没有明说,但孙策却听明白了,他去求粮食,那都是他以个人接粮,可如果让使节出面,那情况不同了,等于是曹‘操’借粮。这几个月来他们全靠着张羡接济,所以这类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出面,既然曹‘操’找‘门’来,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