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战舰战力-第2/3页





    但是,既然现在司马牧龙在地球上崛起,并且已经制造出了它们,那么,就算这种情况再怎样不合理,外星文明真要碰上了,也得是缚手认栽,承认自己确实是撞上了一块大钢板!一不小心的话,全军覆没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要知道,科技水平对于战舰的战力提升,虽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说续航生存能力,炮火攻击能力,舰体抗打击能力,隐身能力,飞行移动能力,雷达观测能力等等,但是,在太空战场之上,真正起到战场一线最主要、最直接的神作书吧战效果的,无疑还是隐身能力、雷达观测能力、攻击移动能力这几个方面。

    战舰的隐身效果,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对方的雷达探测系统无法发现其存在,就会使得自己在敌方眼中单向透明,对方观察都观察不到自己,自然更就打不到了,这项能力,直接关系到战舰本身的生存能力,某种角度上来说,比战舰的抗打击能力都要来的重要得多。

    星际时代,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攻击过剩,而防御能力相对不足的,攻击力的提升很简单,多开发些高效高能的攻击性武器,采用装药量更加巨大的物质弹头,或者使用核变导弹或者其他更具杀伤力的毁灭性武器。总之想要提高攻击力的办法总的来说是多种多样的。提升起来也相对要简单得多。

    虽然说这种简单其实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宇宙绝大多数的文明其实连这个简单点的活页都是做不好的,那是优等生们的竞技项目,学渣只能退避三舍。

    而想要提升战舰舰体的抗打击能力,相比之下就要麻烦的多了。

    战舰的舰体就像是一架铁棺材一样,主要有各种超高规格的合金材料铸造而成,想要提升战舰本身的抗打击能力,除了要考虑舰体外部的防御装甲,防御护罩等等的升级换代之外。还要考虑到许许多多复杂到让战舰工程师恨不得把脑子想报废的复杂因素的掣肘,在这诸多掣肘之下,想要提升一丁点的战舰舰体的抗打击能力,都是一件极度复杂,极度困难的系统性工程。

    战舰本身的外壳部分固然是极为坚固而富有韧性、抗高温的合金铸造而成,对于外力伤害的抵抗能力极度强悍,但是在战舰的内部,却依然是有着诸多的软肋的。

    这些软肋多得数不清,复杂而又脆弱的维生系统,战舰核心的能源发生系统。还有遍布舰体的能量线路,战舰主控的智能数据系统。以及战舰之中的诸多操神作书吧人员,这一项项软肋,各自都有着其脆弱的地方,有的不耐高温,有的抗电磁、高能射线干扰能力差,有的不耐强震、极易被震动损毁,还有的集成了上述诸般缺陷,哪一样伤害都承受不了。

    在想要安全保卫以上这些脆弱部件的同时,还要大幅度的提升舰体的抗打击能力,可想而知,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得有多高,放在普通人的环境之中,想要做到这一步,其困难程度相当于手里握着鸡蛋和泰森打拳击,要求一拳打过去要把泰森打出血而手中的鸡蛋不破,试想有几个人能做到?

    就算不是打巅峰时期的泰森,而是和五六十岁的泰森对殴,恐怕有这个把握的人也是不多的吧?同样的,有这样的处理复杂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能力的战舰设计师也同样是寥寥无几的,无论放在哪个文明之中,都是绝对的稀缺人才。

    而哪怕这种极度稀缺的特种高端人才被配置成功了,成功地完成了设计团队的组建,想要完成战舰的抗打击能力的提升,也依旧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因为这绝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设计、试验、生产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涉及到整个工业链条、工业基础的庞大系统性工程。

    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战舰外壳的合金材料显然要重新设计,必须要研发出性能更加优越更加可靠的全新材料,因为如果有更好的,显然以前早就用上了,也就用不着现在重新选择新材料了,而这种太空战舰级外壳的特种材料,其研发生产乃至于加工难度,显然也都是极其的变态的,整个实现过程所需的时间也是足以用漫长来形容的,短则几十几百年,长则几千几万年,这都是有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