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世俗文明-第2/3页





    很多人一边读着圣贤书,一边做着投敌卖国的事情?

    甚至可以说,遍数全世界,这种有名有姓的汉奸卖国贼类型的历史人物,唯独大汉历史最悠久,数量最众多?屡禁不止,绵延不绝?

    或许在普通人看来,总觉百思不得其解,历史读多了甚至会怀疑人生,莫名的产生自卑感,感慨两句汉人的劣根性什么的。

    但在司马牧龙看来,其实事情很简单,之所以这个问题汉人最突出,首先要怪华夏的文明史太长,偏偏还一脉相承,文明不绝,尤其从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开始,大家都爱记日记,爱写史书,导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什么的层出不绝。

    材料多了,自然就丑陋的和美丽的人都层出不绝,数不胜数了。

    要是华夏文明和天竺文明一样,虽然名义上是个文明古国,但是古代文明早已断绝,除了一大堆的神话人物之外,找不出几个靠谱的历史人物,那当然就不至于汉奸问题层出不绝了。

    要是和古埃及文明一样,古埃及人早就死绝不见了,现代的古埃及和古代的古埃及人种都全然不同,那问题同样也不至于这么突出。

    像是古埃及,除了考古发掘出几个古王朝的遗址,知道些大致的历史朝代残留之外,正规的历史文献都没多少,能囫囵说出确切名字的古代人物都没几个,卖国贼一类的人物自然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当然,要是跟欧罗巴洲、美洲的小屁国家一样,国家历史短的连一千年都凑不起,自然问题也不至于呢么严重。

    总而言之,大汉的汉奸问题之所以这么突出。首要的第一点,要怪只能怪历史太长,史书记得太详细了,英雄人物多了,哪怕就是为了故事反衬,为了剧情的推进的必要。奸角丑角也是不会少的。

    第二点,就要怪华夏文明圈的文明构成和其他所有文明都截然不同的缘故。

    当世主流的大的文明形态,可以说无非就是华夏文明圈,还有沙漠文明圈(你懂得),欧罗巴文明圈。

    除了华夏文明圈是以帝王将相为主的世俗文明圈之外,其他的两大文明圈,莫不是以求神拜佛为己任,一头扎在神话的世界里出不来了。

    像是欧罗巴文明圈,主流的矛盾是教权和王权的矛盾。人家的社会焦点集中在信仰是否纯洁、十一税交得是否足额,国王上台有没有教皇主持仪式这些问题上,至于卖国不卖国的,呢对人家来说从来就不是个问题,来过过大脑的资格都没有。

    像什么,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又或者是。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都是人家具体历史场景的细节写照。在人家那里,反你是你活该,打赢了才有说话,奸臣不奸臣,卖国不卖国什么的,那从来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人家压根就不关心这个。

    像是沙漠文明圈,人家关心的是一天五次礼拜做得工整不工整,及时不及时,这辈子有没有到圣地去朝拜过一次,或者生意赚钱不赚钱什么的。

    虽说在这两大文明圈里也有国家。也有背叛,但是多的只有成王败寇,却没有道德层面的过多谴责,就算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了,演成了歌剧,观众们哭鼻子抹泪之余,也只是说这是悲剧,那个权臣、那个篡权者、篡位者太贪婪狠毒了,多的只是人性的道德层面的谴责,对于利益层面的行为,人西方大多数是可以理解的,当老大的你不够强,被整翻了也是活该,顶多就是一句,这位国王还是不错的,死了有点可惜了,王子的遭遇有点惨什么的。

    不像华夏文明圈,多的是内外交战,国仇家恨,礼义忠信什么的,华夷之辨清晰得不得了,社会体系也极度崇尚道德体系的约束,恨不得人人都是圣人。

    可以说,华夏文明圈的忠奸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悠久,是和本文明的道德体系、历史传承一脉相传,相生相伴的。

    人们崇尚忠义,崇尚忠君报国,崇尚英雄人物,只是这种道德标准相对来说就有点高了,容不得半点瑕疵,对于当事人来说,忠奸两字说来简单,兑现了就是生死大事了,想要不腿软维持气节,着实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