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起始,第聂伯之舟 上



    洛E

    第1章:室女之章

    第1话:最后的任务

    第1节:起始,第聂伯之舟(上)

    ————————————————————————————————————————————————————

    公元2036年6月,某日下午,乌克兰,欧洲第三大河——第聂伯河。

    一艘小型私人观光船载着近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正准备从首都基辅出发,逆流北上,前往60公里外一座已废弃和封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城市游览。当然,这种行为是不被当地政府所允许的,那个原本计划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的特殊地域,在军事及舆论的施压干预下,终于继续“沉睡”。

    它便是著名的核死城——切尔诺贝利。

    “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于当地时间4月26日1点24分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逾8吨强辐射物泄漏,10万余平方公里土地遭到直接污染,超过320万人蒙受核辐射侵害,外泄的强辐射尘埃伴随大气飘流,扩散到前苏联西部、东欧以及北欧斯堪地纳维亚半岛。这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起核事故,也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

    “该事故引起大众对核电站安全性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瓦解。苏联解体后所独立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由于遭受污染严重,至今仍投入大量人力与经费用于事故的善后及居民保健,因该起事故直接或间接而死亡的人数难以统计,核污染所带来的远期影响究竟有多严重,到目前为止也还是个未知数。从那以后,切尔诺贝利便俨然成了一座空城。”

    “据传,上世纪90年代,一支9人科考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遭遇为数众多的巨鼠袭击,最终只有一人生还。科学家认为,核辐射已让当地老鼠和其他生物发生了持续且不可预估的基因突变,当局只能集结军队将所有发现的巨鼠群消灭。至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地球上发生大规模核战争,存活下来的一定不是人类……”

    私船的主人兼做导游,在出发前用乌克兰第二官方语言——俄语,向船上客人们讲述着这段真实而又悬疑的灾难故事,乘员大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问长问短以满足他们对这起事故的强烈好奇。唯有一行三人,对此略显冷漠:一位中年男人和他后排的两名年轻女性。端坐小船内侧的女子,一袭热情华丽的金色长发随风弄舞,而她身旁同伴那迷人的披肩黑发则彰显着与众不同的神秘东方色彩。或许因为语言不通,中年男人不时用英语为她们做着翻译。

    作为开胃菜的故事讲完,船主正待拉锚起航,却见码头远方风风火火跑来两个青年,背上行囊的高度足有他们修长身材三分之二还多,鼓鼓胀胀不知塞了什么居然还能冲这么快,丝毫不带喘气儿的一路狂奔到船边,情急之下用明显带着东方腔调的语言问道:“切尔诺贝利?”船主当然能听懂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地名词汇,点点头,示意还有空位,赶紧上去。两个青年动作麻利地解下行囊踏进船身,在座人明显感觉到小船突然间的吃水摇晃,不禁望眼他们的巨大背包,装了什么那么重啊?仰望面前比自己高出一头的俩青年尽皆黑发,船主用并不熟练的英语问了一句:“你们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走在前面戴墨镜的青年闻言略微一愣,提着背包径直走向最后排,留下一副懒得搭理的笔直背影,让船主的询问好似撞在墙上。紧跟上船的另一个青年同样对船主的话没有什么好脸色,指着自己红色头带上的五星,语气异常锐利:“China,redChina!”

    现在全船人都知道了,两个青年来自赤色中国,不过当他们落座开始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说笑时,也就只有前排同样黑发的女子可以一字不差完全听懂。墨镜青年松开皮夹克领扣,对同伴的行为有些不解:“你丫赶着投胎啊跑这么快,又不是只有这一班私船?”头带青年脱下明显不合时节的连身风衣,倚傍在船沿,尽情吹着河风,长舒一口气后,侧目邪笑:“刚才离开露天咖啡厅时,我说由隔壁那桌人付账,没想到天真的乌克兰小妹真找对方要钱去了……”搞半天原来自己是在跑单,得知真相的墨镜青年顿觉被摆了一道,不禁爆出一句标准英语国骂:“Fuck!”...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