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漂洋过海来看你



    52

    宋教仁先生在上海被刺杀后,整个学界也一片哗然。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对国民党的核心人物下此毒手。报纸、杂志以及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指责声、叫骂声,声声震耳。袁世凯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下令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可是此案的扑朔迷离,几经波折。刚开始的群情激奋,到后来的“暗度陈仓”,默默地等声音暗下去的时候,有人已经做手脚。这不几个月过去了,与线索有关的人物,死的死,逃的逃。而这一案件,终究也成了“千年迷案”。

    而宋教仁先生被枪杀的那个夜晚,李郁就在他不远处。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在大家满怀希望到北京与袁世凯商讨大计的时候,会有人这么迫不及待让他死。

    很多人都怀疑是袁世凯所为,可是李郁觉得袁大总统怎么那么傻,全中国人都知道宋教仁是要北上找他谏言,而还未出发,就把他干掉,难道是要全国人民骂他吗?也有人说其实他在很早就对宋教仁不满。那次蔡元培、宋教仁他们去劝袁世凯到南京就任,而宋教仁一直出言不逊,惹得袁世凯恼怒。而是,李郁觉得这一切并不是表面的那么简单。

    究竟是谁,李郁无法接触到核心资料。而知道这一消息的人都销匿人海,李郁回到北京,开始与几个好友暗中观察局势的发展。他们不希望中国陷入混战,他们觉得现在的中国需要一个铁腕人物,需要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如果这次暗杀是嫁祸袁世凯,那么这个人的用心真是可怕!

    当李郁从云衣那里获知“登基”的蛛丝马迹后,也开始与好友办报。对于中国,再也不能倒退到千年之前的专制。目前可以考虑的道路依然是共和和立宪。

    正当他与几位好友秘密办报,用笔名奋笔疾书的时候,突然英国大使馆的保罗派人请他。

    李郁其实并不想去东交民巷,他无论在哪一个国家留学,受到哪一个国家的资助或者重视,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可是,自己的历史永远都是历史,无法抹去。他与英国永远有撇不开的关系。

    十五年前,李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父亲让他考取功名,可是他几次都考试不中。他并不觉得官途就可以报效国家,甲午海战失败之后,中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多次劝说父亲的情况下,他才获得父亲及其好友的资助,来到英国。

    可是谁成想,不到几年八国联军扫荡了圆明园,父亲在看到这样的国家,一病不起。而他的资助也多次中断。他读得政治经学,他眼前就要完成学业,如果中途回国,也不能算白费,只是还有很多精华需要他学习。

    一次沙龙聚会,他认识了伯爵。从此伯爵成为他的贵人。他有了资助,就可以游历各国,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居住过很久的时间。在这里他通过伯爵的关系,与各个国家的贵族也有过接触,他知道一个国家的兴衰,政体是多么的重要。一定要找到符合国家需求的政体。

    推翻清王朝是盲目的,这和伯爵的想法不谋而合。伯爵希望资助清政府,与英国保持持久的关系。

    李郁坐在黄包车上,想象着多年前那段浪漫的快乐的记忆。当时在欧洲的生活是多么让人怀念啊!

    这时候,车夫沈万年扭过头问道:“李大人啊,好久不见您了。没想到我还能拉上您的生意!”

    “老人家,最近生意可好?我看您就在这一代拉车……”

    沈万年为了打听云衣的近况,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天天在北大附近转悠,希望看到李郁。可是李郁不凑巧去了上海,这可让他着急了。

    李郁一回来,他就蹲在李郁常去招车的地方。在那里等他。

    “马马虎虎过得去。对了,上次您让我照看的那个女娃怎么样了?好久没见她出现啊!”

    李郁听到老车夫提起了云衣,就想好久没有和这个小格格联系了。自己最近事务繁忙,虽然拯救不了全中国,给予这个孩子一些光明的希望也是好的,不让她在封建的礼教中,无声无息的死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