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闻江湖传言 解心中疑惑



    “恩。”看到小和尚行礼,智华大师微笑道:“我出门游历三月有余,寺中可一切安好?”

    “回禀师父,一切安好,只是那三日前山下送米面的郑施主说,最近山下似乎不太平,还和智普师叔说道了几句。

    ”奥?“淡淡的回了一句,智华大师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究竟是什么事不太平会让多年在寺中清修的智普和尚也来问上几句呢?不做停留,便向太华峰走去,小和尚目送师父离去,想到师父先前怀中的幼子,也是抹上一抹狐疑之色,随后便释然了,自他进寺之日,寺中已经好久没有新的师弟入门了,想来那孩子必是被师父所救吧,看来不不久之后会多一位小师弟啊,想到日后自己有了小师弟便不再是寺中辈分最小的人之后,小和尚乐了。想通之后便接着低头扫地。

    不理会身后传来“唰唰”的扫地之声,智华大师径直走去。

    “师父”沿途而上,寺中众弟子见方丈回寺,无不拱手行礼。微微点头,智华大师直奔主峰天龙寺而去。

    穿过松柏树林,行至那幽静小路尽头,才发现,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着面前三丈外,峭壁青苔之上打坐的老僧,智华大师,微微欠身,拱手道“师兄,我已回寺,不知......”

    能被智华大师尊为“师兄”的,当世只有一人,便是那智普大师了。如今江湖纷争四起,而天龙寺却单独深处乱世之外,这中间缘由便是当今佛教“智“字辈两位大师留身于天龙寺的缘故,此二人乃当世得道高僧,,武学修为皆深不可测。无数江湖豪杰曾慕名而来,却未见其本人。而天龙寺也因此二人受万人敬仰。

    看着眼前静心盘坐的智普大师,智华开口道,只是话音未落便见那盘坐于青苔之上的智普大师长叹一声,古井无波的苍老面庞似是有些许释怀,苍白的眉毛在微风下飘动着双眼紧闭淡淡道:”罢了。既然人已带回,此行十五年之约便已了结。“

    智华大师听到师兄所言,当即诧异,问道”师兄难道已知我怀中此子由来?“低头看了一眼怀中那吃完羊奶睡得如此安详的孩子智华大师疑问道。

    ”师弟莫要惊疑,你且随我前来“。智华抬头望去,只见不知何时师兄已然到了那清光殿门口。

    连忙举步跟去心头微叹,看来师兄功力在我之上啊。

    进入殿中,只见两边烛火通明,烛火在殿门打开之时,火苗微微跳动。行至香案之前,智普大师伸手便在那文殊菩萨金身下取出一物,细看那是一块黑色油布,油布上的格子图案因年深日久已看不清其原本颜色。

    ”你且一看便知“。智普大师掌心微动,那油布便飞向还在远处矗立的智华。

    接过油布,智华看着师兄,眼中充满了一抹狐疑之色,见师兄点头示意方才打开那油布。只见那油布上写着:

    花甲之时探得人间疾苦,

    故人落难遗留少年英杰

    天龙僧人为子重寻生机,

    龙困浅滩十年方得仇苦

    佛家至宝尽得有缘相赠

    生灵涂炭莫问天机何在

    看完其中所书,智华看向那位师兄道“还请师兄道明原委”。

    原来,智华大师当年在佛门苦修,一心只想参透佛法精髓,但在十五年之前,二位智字辈大师的师傅,也就是早已归入深山的慧禅大师算出智华大师花甲之年便有一劫,果不其然,当年刘震天与唐门大小姐唐婉儿因被唐门门主唐傲雄出手制止两人姻缘,遂到此一问因果,有幸见到慧禅大师为其解惑,最终成就了一双神仙眷侣。只是在那刘震天离开之际,慧禅大师便言道“此一去,江湖是非必然紧随施主,其局虽无生机,但老衲必然为汝之公子,解其命局。”

    想不到当年慧禅大师的一句话,刘震天并未在意,如今时隔十五年却一一应验。

    “阿弥陀佛,师父当日归隐之前便料到此时须得你亲自出手,故而才在师弟花甲之年让师弟重游江湖,为的便是怀中这故人之子啊”智普大师道。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此事既然已经了结,但不知此子?”智华大师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师父安排。如此倒也看的开明,只不过这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