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运营指导-第2/4页





    第一个是货币面纱论。

    货币面纱论早期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后来是让巴蒂斯特萨伊、约翰穆勒、古斯塔夫卡塞尔、斯密、李嘉图、魁奈等人倡导。

    认为“商品-货币-商品”的实质是商品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媒介,因此他们把货币的职能归结为流通手段,认为货币经济只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薄薄的“面纱”,对实物经济不发生实质性影响。

    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第二个是托宾模型。

    凯恩斯在货币投机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计是自信的,并在自信的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保持债券,由于各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保持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却与凯恩斯的理论不相吻合,投资者对自己预计往往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于是许多学者对凯恩斯的理论发表了新的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托宾模型”,主要研究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

    詹姆斯托宾认为,决定投资者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是预期效用极大化。投资者在选择其资产组合时,既要考虑所获收益的大小,又要考虑所冒风险的大小。在托宾模型中,资产的保存形式不外两种:货币与债券。持有债券可以得到利息,但也要承担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债券称为风险性资产;持有货币虽没收益,但也不必承担风险,故货币被称作安全性资产。

    面对同样的选择对象,由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就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决定。据此,托宾将人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风险回避者。他们注重安全,尽可能避免冒险;二是风险爱好者。他们喜欢冒险,热衷于追逐意外收益;三是风险中立者。他们追逐预计收益也注意安全,当预计收益比较确定时,他们不计风险。托宾认为,现实生活中后两种人只占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属于风险回避者,资产选择理论应以他们为主进行分析。

    托宾认为,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若某人的资产中只有货币而没有债券时,为了获得收益,他会把一部分货币换成债券,因为减少了货币在资产中的比例就带来收益的效用。但随着债券比例的增加,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风险的负效用递增,当新增加的债券带来的收益正效用与风险负效用之和等于零时,他就会停止将货币换成债券的行为。这一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样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以及对二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依据。托宾引用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分散投资的意义:“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即分散投资能分摊风险。

    第三个是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通俗的解释: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