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回 九重天-第2/2页





    其中石柱、石笋、奇洞无数,还有坡立谷和天生桥,各种颜色加上奇形怪状的乳形,简直堪称仙境。

    这溶洞是一个集溶洞、峡谷、峰林、绝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层洞穴,故一块石碑上有“九重天”之称。

    六仙又来到有七个“大厅”被一条窄长的“走廊”相连的溶洞,洞的前面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规模。

    洞前景观琳琅满目,绝世奇观不胜枚举。水路神秘莫测,可乘船荡舟,踏水寻仙,仰观这九重天,旱路曲径通幽,可漫步静观,峰回路转,细品石笋、石钟乳。

    更有峡谷云天、亭台楼阁、殿宇仙苑、远古河床,溶洞景观之绝,美不胜收,令六仙目不暇接。

    穿过大厅,沿小路向下,到了一处名为“小梯子”的溶洞口,再往右走,道路十分艰难,需要翻越很高的石梯子。

    岩脚不远处即为“白车溶洞”。

    此洞有双重洞口,门前洞口可以清晰看到鸡鸣三地交界处的景象,洞口上的岩壁上有一小缝,即为白车溶洞的二重洞口。

    洞里十分狭窄,非身材细小者不能入里,里面路途黑暗无光,无光源不能进入。

    洞里路途崎岖,处处碰壁。

    非爬而不能进入,有一关卡很小,为一个坎,爬上坎脚先入。

    蠕动上百息后,方能到达美丽迷人的溶洞大厅,厅里温度稍比外面高,冬天也可让人出汗。

    洞里金碧辉煌,恍如置身于人间天堂。

    穿过大厅再进一洞来,便见洞内石钟乳,石笋目不暇接。名“云水”,洞深六百多米,自然形成六个大厅。

    第一大厅高五十多米,宽三十米、厅内景物有卧虎岩,黑龙潭,二龙把门,半悬山,起火洞等景致。

    第二大厅有仙女雕、盐山、枣儿栗子山、狮子望莲、石人、二龙戏珠、攀天大柱等景致。

    厅内的攀天大柱最引人注目,这是一个高三十七米的石笋,堪称石笋中的魁首。

    第三厅、四厅、五厅、六厅的景致也十分赏心悦目,那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自然景色千姿百态,实为稀奇。

    一群石仙人像前呼后拥,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俨然是一座庄严肃穆的道场,让人不可思议。

    再往前进一溶洞,洞宽约五十余米、高约三十余米,巨洞可容纳数百人,还有灶台等物。

    溶洞内大洞套小洞,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

    接着前行,又一洞内绚丽的钟乳石、石笋等立刻呈现在面前,该天然溶洞由牛洞、格林波洞、天生桥洞、亮洞、银盘洞等七个溶洞组成。

    洞与洞之间相通,六仙足足走了两三个时辰才走完。

    接着,一大溶洞出现,里面洞壁上有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

    溶洞主要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后形成的,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溶解逐渐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奇异景观,自然称之为溶洞奇观。

    “不愧为‘九重天’,这地下溶洞相当绚丽,奇峰异洞也就是形容这般了,真乃人间仙境。”岳垚惊叹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