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残酷的真相



    “子卓,朝廷有那么多官员的名额吗?”

    谁也想不到,一直沉默不说话的杨一清首先问了起来。作为国士院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人,杨一清坐镇国士院第一把交椅是毫无疑问的。

    张超点点头,“本朝地方官员太少,吾有意在地方增加官员数量,以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吏部会仔细计算所需要的官员数量,不使有冗官出现。

    至于多出来的官员的薪水,朝廷这段时间光光裁撤的锦衣卫和其他人员就已经足够支出了。

    朝廷的钱要用在合适的位置上,不能养太多的闲人。”

    听张超这么说话,杨一清沉默了,事实上杨一清已经听出了张超改革的本意,他在拉拢士大夫。

    让考不上举人的人到地方为吏员,然后又给吏员留出升迁的空间,那么这些人一定会感激他。

    而扩大纳监又给了很多有钱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纳监寻找出路,并拥有选举国士的资格。

    最关键的一点是张超允许四品以上官员推荐官员,这个口子开的太大了,原来只有顶级官员才有的资格,所以杨一清可以肯定未来将由无数官宦子弟通过这一条路进入仕途。

    所以中高级官员对于张超的改革一定会全力支持,而利益受到冲突的只有低级官员和地方的吏员,偏偏他们的话语权不够,只能眼睁睁的被欺负。

    所以这一次所谓科举的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杨一清看的很清楚,他也果不其然的同意了,虽然他没有儿子,但他也有亲人门生,可以与张超这样的高级官员交换,互相推荐呀!张超真是天才,所谓宰相调理阴阳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张超说完之后,文征明却有些遗憾,若是张超早一天这么改革,他又何必考了这么多次会试?恐怕早早就走了荐举这一条路了。

    一旁听讲的张璁却只觉得脑袋嗡嗡的,张超这样的顶级文官竟然私心这么重,这是乘着皇帝年幼钻朝廷的空子呀,可以想见未来寒门出仕将更加困难,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的局面迟早会发生。

    但是张璁想了又想,却没有站出来反驳,一来张超对他的策论都用上了,二来张超对他的赏识,让他没有办法公然站出来与张超作对,而在荐举这一块有利益的都是中高级官员,他说实话也没有胆量做第一个反对的人。

    高级官员们都是聪明人,张超打的什么主意,他们都很清楚,好不容易张超出头送福利,他们除非是傻子才会去反对。

    不仅仅如此,对于敢于反对的人,他们还要想办法打压,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谁跟反对就是跟大家伙过不去。

    张超的提议在廷议时顺利通过了,尽管私底下有种种非议,一个是吏员改革,一个是其他非正途的民间学校,但是这都是张超改革的精髓,因为张超坚决不让步,而且他拿出来的蛋糕又太诱人,所以廷议最终还是接受了张超的改革方案,这就是裸的利益交换。

    当天晚上张超见张璁闷闷不乐,知道张璁对他有意见,他笑着说道,“所谓积弊,就一定有太多人的利益掺杂其中。所以要动手除去积弊,一定要让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自己的敌人越小越好,这样才可以减少阻力,办成事情。

    秉用,吾若不是对下开了监生和吏员的口子,对上开了荐举的口子,你觉得会有那么多人支持为兄吗?”

    “可是如此一来,日后官场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宦子弟。中堂出身寒门,您不能堵了寒门子弟出仕的途径呀!”

    张超叹息的开始解释,“让更多的百姓先读上书才是我等首先要考虑的,至于寒门子弟,吾等严抓科举,不就是提供他们更多的入仕机会吗?

    严抓科举必然会抢夺豪门子弟的机会,所以吾必须有所偿还,扩大荐举虽然弊端很多,但同样势在必行。”

    张璁听完,也不在争辩,他这才发现政坛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到了张超这个层次,他根本没有多少是非对错,而是基于利益的分配,不是说小人逐利吗,张超却又有那般的名望,所以张璁迷惑了,真的迷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