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故事-第2/3页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性格温和,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他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问及官吏的善恶,他回答说:“军政之外,不是我应该闻见的。”皇帝再三问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端谨可用。做了将相之后,也从不摆官架子,处处谦虚礼让。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

    曹彬任节度使知徐州时,他手下有一个年轻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经查实了,本应处罚20大板。可是曹彬就是对此事不闻不问,也不处罚,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的样。曹彬一向执法严明,对下属更是要求极严格,从来不纵容,所以大家都对此事感觉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想当和事佬呢?

    一年之后,曹彬忽然下令将那个下属抓了起来,打了他20大板,说这是对他上年所犯罪行的惩罚。

    对他的这一做法,大家更是如坠云雾之中,问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过,而且当时即已查实,为什么当时不处理,偏要等一年后才处罚呢?”

    曹彬解释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刚查实的时候,我了解到他才娶了媳妇,如果那时处罚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是新媳妇给他带来的厄运,那就会对新媳妇早骂晚打,新媳妇也会觉得自己命不好,无脸见人,也许会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他的婚姻也就完了。但是国发军纪又不能废,所以我对他的处罚缓一年执行。”众人一听,都对曹彬表示佩服,称赞他的“缓刑”良苦用心。被处罚的年轻人不仅没有对他怀恨在心,而且还感恩戴德地感谢他。

    他的忠厚仁慈在战场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往往因为他的仁爱之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他率部攻打南唐。金陵(南京)城坚守固,为了减少伤亡,他命令采取长期围城的战术,多次放缓攻城,希望南唐后主李煜能归降。曹彬派人晓谕他:“事势已经如此,只可惜一城的百姓,如果你能归降,真是上策啊。”

    城即将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疾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探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靠吃药针灸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就会自动痊愈。”诸将答应下来,一起焚香立誓。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转。再过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曹彬安慰他,用贵宾礼接待他。

    宋军入城后,军纪严明,百姓仍安居乐业,宋朝顺利地统一了江南,宋太祖自然非常高兴,准备好好奖赏他。可是曹彬入宫朝见时,名帖上自称“奉令到江南办事回来”,居功不傲,谦虚谨慎可见一斑。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是象棋高手,据《宋史》记载,“天祥好弈”,朝中大臣无人能敌,就连民间的对弈高手也是望尘莫及,可以说是纵横天下,无敌华夏,下盲棋就是从他开始。

    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他好文善诗,文采斐然,二十岁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洋洋洒洒一万余言,不打草稿,一气呵成。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文天祥出身于象棋世家,祖父、父亲都是象棋高手,生性聪颖的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象棋有着特别的嗜好,有空就与人对弈。四岁时就能与成人对弈而不落下风,八岁时就名声在外,一条街都没有对手了。据邓光荐所撰文丞相传介绍,他不仅棋艺极高,而且还精心研究,撰写一本棋谱,以出奇制胜的着法创作了四十局棋图,堪称为排局专家。笔者曾在江西省吉安市文天祥纪念馆看到一副残局,至今无人破解。

    在文天祥罢职家居期间,与当地象棋名手对局极为频繁,常常和棋友周子善、萧耕山(萧敬夫)、刘洙及刘澄枰上过招。几个棋友经常举办象棋大赛,有时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出访外地比赛,往往夺冠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