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五章,狗娃子-第2/4页





  现如今,绿皮车跟不上快速的节奏了,可仍有许多人喜欢乘坐。

  慢是一种宁静,是心态,秦昆坐在卧铺上看着窗外,这几年倒是少有这种体验了。

  火车呼啸,穿山越岭。

  旅程中段,或许是带来的书籍报纸看累了,旁边铺位的老头笑呵呵打量着秦昆,攀谈起来。

  “小伙子,临江人啊?这次出门干什么去?”

  老头衣衫整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旁边坐了个小丫头,约莫十二三来岁。

  “拜访一下故人。”

  “哦?刚刚验票时看你是去桑榆的,好巧啊,我们也是。”

  秦昆眨了眨眼:“听你应该是沿海口音,老先生去旅游吗?这是你的孙女?”

  老头眼中露出一刹那的暗淡,有些苦笑道:“旅游……也算吧。主要也是拜访一些人。这是孙女彤彤,彤彤,叫叔叔。”

  “不叫……”小丫头缩在爷爷身后望着秦昆,“他扎着辫子,像坏人……”

  呃……

  秦昆僵在那,解开发绳,饶有兴趣地探去身子,俯瞰小丫头:“现在还像吗?”

  小丫头眼中含泪:“现在就是!”

  老头不好意思地用笑声圆场,秦昆也停在逗弄:“好了,叔叔可不是坏人,叔叔其实是搞艺术的。”

  秦昆模仿着元兴瀚萧索的眼神,那副追求艺术的沧桑感,和区别于旁人的特殊气质,似乎让小丫头信了几分。

  “真的?”

  “当然了。”

  “我爷爷和爸爸也是搞艺术的,我也学了不少,你是哪方面的?雕塑?绘画?音乐?”

  小丫头大眼睛期待地看着秦昆,似乎这个身份将他们拉近了不少。

  秦昆则是又变得有些尴尬。

  我尼玛……碰见艺术世家了?

  这么巧啊……

  “咳,我是绘画……”

  “叔叔,我能看看你的作品吗?”

  “我是绘画艺术里给人当模特的……”

  小丫头嫌弃地撇撇嘴道:“爷爷,叔叔骗我……”

  老头又一次大笑起来:“小兄弟就别逗我孙女了,不过看你的样子确实适合当模特。”

  一路从临江到桑榆,秦昆和爷孙俩聊了不少,二人也发现秦昆懂些绘画方面的艺术,但绝不是这一行的,这个年轻人手心有个骨灰坛纹身,是全身上下最特别的地方,老头问了含义,秦昆说是辟邪。

  这一下,老头竟然接着说了破天荒的三个字:“管用吗?”

  出了火车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

  桑榆城的天灰蒙蒙的。

  北地特有的干燥在这里彰显的淋漓尽致,深秋季节,空气质量也变得差了起来。

  老头和他孙女是沿海人,来北地是拜访一些高人的,听他隐晦说过孙女身上出了事,似乎和中邪有关,他一路从沿海北上,拜访了几个别人介绍的高人,都没法解决这事。

  秦昆倒是仔细看过那小丫头,没任何鬼气,便安慰老头让他不必太过担心,老头也是不愿多提孙女的事,话题不了了之。

  作别了爷孙俩,秦昆朝着站外走去。

  左近臣、宁不为都不在,秦昆也不知道马晓花的住处,索性谁都没拜访,直奔土娃的老家。

  赶完火车坐大巴。

  大巴完了是面包车。

  土娃老家偏僻的可以,面包车将他拉到村口,秦昆都以为村子着火了。

  “老乡,这是干什么呢?”

  浓烟滚滚,秦昆漫步田间小路,晚上7点不到,天已经全部黑了,不远处灯光点点,可浓烟笼罩下,别说村里的灯了,尼玛3米开外人畜不分啊。

  “烧秸秆呢!”

  秦昆缩着头,烧秸秆?

  “咳咳,是不是有些污染环境啊?”

  “那你说咋办?”老乡怼了秦昆一句,秦昆被噎的不清。

  他也不懂风土人情,一方水土一方活法,看起来这里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浓烟随风而飘,道路一会清晰一会模糊,秦昆好不容易猫出浓烟来到村里,脸上全是黑灰,身上也是掸不掉的飞灰味。

  “东韩村,103户……”

  秦昆看着面前一个土墙院子,墙上已经被雨水冲出豁口,堆着枣刺和花椒木防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