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三来一补-第2/2页





    了解这些并不是林驹的主要目的,他的目的,就是要造成一种强势地位,同时借此表明自己想在这里办厂的诚意。

    在东高地盘桓了半个小时,几个人回到公路上。

    林驹留下话说过几天再给确定答复,就跟水桂上了客车。

    “林阿弟,你真的要在这里办厂”?

    “真的”。

    “三来一补要有外商合作,你跟谁合作啊”?

    “水阿哥,不是现成的人嘛”。

    “现成的人”?

    “木棉阿姐啊”。

    “阿姐只会做贸易,不会办厂啊”。

    “阿姐不会,我会啊。只要阿姐出个名义就行”。

    “哈哈哈,好,林阿弟,你这一招高明啊”。

    有什么高明的,许多人都会。过上几年,这一招都烂大街了。

    回到了水桂家,正好水木棉也回来了。见到林驹,自然格外高兴。

    林驹说了自己的设想,水木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水木棉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爽快,除了跟林驹的交情之外,也是因为她对三来一补这种形式多少有些了解。

    他在香港的朋友,就有人采用这种方式,跟内地人合作办厂。

    三来一补这种形式,不是南头这里的首创。

    早在1978年,羊州那边就有跟港商用这种方式合作的成功先例。

    令林驹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黄佃发带着三个人追到了水桂家里。

    这三个人,都是水头乡里的人,其中一人还是乡长,覃乡长。

    这样的举动,足以说明对方的诚意和急于求成的心理。

    此时林驹也不再拿捏,双方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乡长更加着急,就在水桂家里起草了合作意向书。

    “只要你交钱,我们就给你办征地手续,你什么时候能交钱”?

    覃乡长毫不掩饰自己的急切心情。以至于林驹都怀疑,是不是他们乡里面开不出工资,等着这份儿钱过年。

    另一个可能,就是今年签订意向,开始办手续,这个项目就算是1980年的业绩。

    今年特区刚建立,对于水头乡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来说,也算是个开门红。

    “这次来,我没带钱。另外,将来过来签订正式合同的,不是我,而是我的朋友”。

    “过了春节之后,我们就来”。

    林驹还不到16岁,属于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合同也没有法律效力。

    过了年,黄天大勉强到了18岁,属于成年人了,签订合同才有效。手机用户看重生之我要回农村请浏览m.shuhuangge.org/wapbook/3552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