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风暴涡中的欧阳珣,下-第2/3页





    索超王林,本人自身就相互瞧不起,甚至很不对付。

    索超瞧不起王林对闻达和梁中书那狗贱样,大丈夫,顶天立地,凭本事吃饭,怎能小人一样无骨......王林鄙视索超是蠢货傻瓜,不会做人,更不懂作官......你本事大又怎么的?你看看,你混得这个惨。李成用你时,你就是大将,不需要了,你就是个杂鱼。你看看你的官比我差多少.......二人常常置气争斗,针锋相对,争自己是真英雄豪杰,是大名府第一猛将。

    王林的举动自然也落入了欧阳珣和那个蒙面人的眼中。

    王林并不知道他在关键时刻关心索超的安危,强按索超冲动瞎掺和的这一突然顾念战友情的举动对他今后的命运深刻意味着什么。

    就在索超冲动发力要甩开王林的压制坚持起来时,在对面的将列较靠前那突然愤然站起一个人来,瞋目怒指正肆意演示着“你们看看,你们都好看看我是怎么牛逼的、我就是这么牛逼的”的赵世隆,大喝:“赵世隆,你竟敢呵斥逼迫大帅!你当众挑战中军大帐军规,这是想否定太尉大人的权威吗?你好大的胆子!你莫非想哗众取宠引领造反?”

    此人是禁军大将李侃。

    李侃和赵世隆是素有旧怨。

    二人本都是边将,履历资历、治军打仗的能耐都差不多,因脾性不合,相互瞧不起,在军中又是同列重将的竞争关系,与索超王林之间的情况有些相似,却是边关环境,竞争格外激烈凶险,为了权势利益,在边关时就时有冲突,不知打过多少次架,双方带着亲兵常常斗得鼻青脸肿的,甚至动过刀子.....双方结怨很深。赵世隆骄横跋扈的作派不是最近才形成的,在边关混出头时就有了,心眼格外小,正是恩易忘,极记仇的主,总想好好教训报复却打不过李侃,怀恨在心。李侃当时又遇到了好时候,官升得比赵世隆快了点,做到了兵马钤辖,独领一军镇守一方,而赵世隆那时还只能当某部的帐下大将,显得混得比李侃差了,嫉恨,想教训也不在一军一地,而且官职权势规矩所限也不能报复,由此越发怀恨在心。

    后,赵世隆的春天来了。

    一场突然暴发的叛逃狂潮直接摧毁了宋王朝的存续性根基,王朝的损失不是用惨重惨痛能形容的,但如此国难却给赵世隆带来了机遇。

    朝廷为加强京军实力,震慑地方并削弱地方敢对抗中央的底气,同时也极需要有实战经验有治军打仗真本事的将领立即来加强对新编坏蛋禁军的整顿管理训练,就从地方抽调了不少有名的将领转任充实京军。

    李侃和赵世隆赵世兴兄弟俩就是其中一批由边关奉调入京的。

    到了京城,李侃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一军钤辖了,成了水太深太混的京军中一员比较高级的寻常大将而已,而且他的恩主靠山也去世了,在京城就是无依无靠的常见京漂一族,本事资历和位子级别在那摆着,在京城的日子未必有多难,但,若是不能巴结上新的强力靠山,想好过是不可能的。

    而赵世隆却是快了一步,入京不久就成功钻成了高俅的人,很得高俅重视.......高俅在国难中刚吃了个太狠的闷亏哑巴糊涂亏,把几十万最听话可用的禁军好兵全弄丢了,虽然靠着赵佶的宠信与他的狡诈,既没死在兵败中,还成功糊弄了赵佶,摆脱了论罪该杀一万次的罪责,却也着实吓坏了。朝廷弱不禁风的危局也逼得高俅再不敢玩禁军了。他这样的市井混混出身的最是明白,必须好好干了,否则再有危难就没有好兵可用来自保,一个搞不好,甚至会引发兵乱之灾,他这个三衙太尉照样得被土匪一样的新禁军叛乱给宰了。重要的是,此后不是国家繁荣富裕强盛的太平无忧从前了,不再能当盛世可任性腐7败的富贵好命官了,他若是在朝廷如此危急时露出没用,也必然会遭到赵佶的抛弃。一失了宠,他就彻底完了。所以,他不但重视,而且格外需要有真军事本事的人能投靠他,让他可信任。赵世隆就是合他胃口的那个人之一。

    赵世隆不禁在高俅这得到了信任重用,而且看到了文臣急于在乱世抓到军权的心理和大势所趋,趁机还攀上了副相张邦昌门下,有了文武两个超重量级大拿当靠山,在京城这陌生的官场就很快混得顺风顺水得意了,虽然还没混成步兵司骑兵司殿帅副殿帅之类的要员,却也混上了主持具体工作的捧日军副都指挥使这样的实权要职,在京军中是数得着的人物了,而且还能揪着两大靠山的尾巴继续往上爬,混好了,有朝一日当上三衙之一的殿帅宝座也不是没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