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改制4-第2/3页





    “陛下,”

    欧阳珣干脆直说了:“这次改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宋生死存亡,不客气地说是,直接关系到陛下的脑袋保不保得住。陛下是要自己的江山与性命,还是要耿南仲满意,您掂量着办。陛下若是耍性子,耳根子在不该软时又软了,又信了耿南仲,事若泄露,呵呵,臣不怪你。臣反而高兴,因为不用担骂名风险改制了,可以轻轻松松弃官回家养病等死了。”

    赵桓这才一惊,收敛了羞愤,郑重道:“卿放心。朕知道怎么做。”

    他这次是真听进去了。

    欧阳这才放心离开了宫中,去了他的太尉府召主管的侍卫亲军骑兵司的一些将领布置早准备好的方案......

    另一边,宫中。

    大太监谭稹也在忙着召几个宫中心腹大权老人秘密商讨外派宦官的人选。

    他征询的主要对象正是那位海盗间谍老太监,首先和老太监秘谈了谈。

    这位老太监是如今宫中地位高的太监中资格最老的,是赵佶最信用的大太监之一,管的都是宫中最要紧的方面,比如事关皇家性命的饮食——尚膳监,比如管理护卫皇家安全的宫卫军——御马监。当年梁师成还活着时,他就已经是内宫中实权仅次于梁师成的人物,平日里不争不抢,不声不响的,却无人敢轻视,也是谭稹的大恩人。

    谭稹能比历史上更早得宠并顺利上位为内宫总管,成了赵佶最贴心的心腹,除了谭稹精明能干,老太监是悄然出了大力的,并且在谭稹还微不足道时就强力关照保护了谭稹.......皇宫是很容易死人的,后妃尚且如此,何况是区区宦官。

    可以说老太监对谭稹有再造之恩。

    谭稹并不知道老太监能识他是个人物而早早如此特别关照他是因为赵岳指点的。

    成就了谭稹,老太监也不要谭稹任何回报,只淡然说:“咱们这种人努力在宫中求生罢了。有良心有能力的就帮一帮,相互照应着共同求活而已。毋须回报什么。用心于君王,尽好职责,保住地位性命就好。死了有人惦记着就行。”

    宦官是个很特殊的群体,往往比正常人更讲究关系,更懂得感恩。

    谭稹很感激老太监,很尊重,也很佩服.....大事吃不准的,总要秘密征询一下老太监怎么说。

    这次的选调宦官任务重大无比,涉及到很多方面,得外派的能干能担起代皇家掌握地方军权监控好地方官的职责,又得可靠,能忠心谭稹这个大总管,这样的人选必须是宦官中操守和能力皆可以的精英,而且不是简单派几个十几个,而是得上千个,这已经是很难的事了,同时留在宫内的大大小小管事太监这种人还得必须保障是可靠堪用的充足人手......

    这事难度太大了。

    谭稹只有和他最服最亲也最了解皇宫的老太监先商量个章程,才有信心完成。

    至于赵廉当年怎么和这位老太监悄然达成了关系,让老太监成了忠贞无比的海盗,说起来还真没什么复杂的,甚至没什么难度,没刻意为之,赵廉没冒险,也不敢冒。关系只是随着时间和形势变化,很自然慢慢就成了。

    起因仅仅是赵廉真心并不歧视大内阉人,并不虚伪,也不功利,是很自然地对待接触到的宦官,不是其他官员那样表面和善甚至讨好着要害太监,不动声色的纯粹为了利用太监提供方便,实际心里根本不把宦官当人看。

    老太监一开始也以为这位让皇帝特别喜爱的官场幸运儿是他见多了的标准儒家读书人,难免注意着这位名头太响风头强劲而且整天在宫中行走的少年状元,观察了很久很久才惊愕发现,这位春风得意的风云少年是罕见的沉稳睿智官场天才,更罕见的是赵廉把宦官与正常人一样对待,头脑清醒的只分敌我,不分性别或生理是否正常,而且心慈又大方。

    皇宫辉煌壮观神圣,同时却是人间地狱。

    普通宦官与宫女是世上最没人权甚至是最悲惨的群体。

    比如说生病看病,没医生看病治疗那回事,有病自己想办法,可是困在宫中,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凭身体素质硬熬。能抗过去是命大,抗不过去?死了没人在乎。宫中冤魂是最多的。失宠后妃莫名其妙死了都不算事.......每年无声无息无辜死掉的宦官宫女不知有多少。对皇帝来说,死了,缺了,再招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