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妙-第2/3页





    蔡京等宰相以及其他大臣也都下意识望向欧阳珣。

    都希望欧阳珣慧眼识人再能说出一个地方能臣(替死鬼)来,这样就能保住边关,自己也不用可能不得不顶缺........

    可惜,欧阳珣这次让大家失望了。

    他想了好一会儿,却还是摇头说:”倒是还有一个忠勇敢去边关顶着辽军凶威任事的铁骨头好汉官,可惜他胆量和忠诚有余,能力却太欠缺,尤其是性子未免有些火爆浮躁,太欠缺地方事务复杂凶险中的历练,行事目前还远不够沉稳老辣,去边关为副为监军主官的通判官可,肯定胜任有余,朝廷大可放心,但,独领一路兵就......“

    摇头。

    在众人都皱眉急急寻思这人到底是谁可利用(当替死鬼)时,欧阳珣略一沉吟,又说:”陛下,实在不行,臣也去边关顶一缺吧。”

    “臣不象刘大学士那样天才会带兵打仗,也远不及宗汝霖的天生心胸雄阔恢宏,也远不及他久经地方搓磨历练出来的那份睿智沉稳精通军政并极其擅长组织协调各方各派力量的能力,但臣在兵部任职,兼任枢密院和三衙骑兵事,也有一些带兵心得,有些自信,最主要的是臣有一颗火热的愿意奋勇守边为国死战的心。请陛下恩准臣去东路试试。“

    这话一说,不等朝中有人赞同还是反对,皇帝赵桓先开口了,一口否定了。

    开什么玩笑?

    刘韐走了,你若是也走了,那这朝中还有谁是支持朕当这个皇帝,也能支撑得住朕坐稳皇位领导着江山不倒的?

    不行。

    绝对不行。

    谁都能去,你也绝不能去。

    ........还是让童贯这老狗去吧。

    反正童老狗老不堪用了,还不听朕的话。

    反正朝中有你欧阳指点军务就够了,不需要个腌臜老太监对朕整天指手画脚肆意干预嘲弄朕如何治国治军......

    朝臣中有人醒过神来急忙想出来支持赞同欧阳珣也混出朝堂顶去边关替死(送死)的,可一看皇帝那坚决样,就知道这个蠢货皇帝是决不同意欧阳珣出缺边关远离朝廷的。谁敢坚持强逼皇帝同意,那几乎就等于逼皇帝和他拼命。

    这个天生愚蠢又年少太幼稚的儿皇帝正是够愚蠢幼稚,反而在一些事上格外固执甚至疯狂,难以说动或逼妥协。

    只能缩回了已经迈出一半的脚步,闭嘴。

    众臣中有不少人急眼了。

    欧阳珣不可能去。若是实在找不到缺的第三个人,怕是会被皇帝点到自己头上去送死。尤其是那些勋贵大将高俅之流的高级武官,以及那些往日不服赵廉等人总爱到处吹嘘自己也是如何能文能武吹出了名头的家伙们,最是担心点到自己。

    二等奸贼莫俦忍不住对欧阳珣道:”欧阳大人身兼多重要职,自是不可轻离朝廷。那么,你所说的那个铁骨好汉官到底是谁呢?既是如此忠勇肯用心做事的能臣,何不说出来,让陛下看着试试用用,说不定就能边关一逼一磨就是又一个绝世大才呢。“

    向来沉稳睿智大儒君子能臣形象的唐恪也开口道:”欧阳,说出来吧。让大家看看他是不是你说的那样,由陛下圣裁。我等做臣子的不可擅自以自己的私心或眼光为基准来左右朝廷的选才用人,对不对?谁可用,谁不可用,那是陛下的权力。我辈不可越爼代庖啊!

    此外,如此人才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给他担大任的机会啊。到底行不行,也得试用后才可断言。最主要的是,得给人磨练成长的机会。谁也不是天生就能担大事的大才不是?强如赵廉,他也是打小在边关凶险恶劣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磨砺出来的胆量和能力,否则何能年轻轻就那么锐气十足骄横跋扈忤逆却自信而有大为?“

    唐恪的一席话差点儿没恶心死欧阳珣和刘韐,但却深合诸贼脾胃,深得诸贼心思,赢得了满朝一片符合赞赏。

    欧阳珣尚且年轻,火气盛,可不惯着唐恪之流的虚伪无耻自负心机口才之徒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敢卖弄自得。

    他冷笑一声,转身瞅着唐恪,哟嗬一声笑道:”原来是睿智无双的贤能大儒君子唐恪唐大人呐。唐大人站出来了,我欧阳这两下子哪够看的,岂敢卖弄?必是我看错了那人。不提一罢。省得忍不住私心作祟,眼光也有问题乱说误导了大事。唐大人腹有大才良谋,历来交友广阔,被太多贤才能人交口称赞,堪称德高望众,目光如炬,定有合适人选可举荐。唐大人就别开我的玩笑做铺垫再开口荐才了。就象你说的那样,陛下圣明,自有圣裁。我的意见无足轻重。国家大事要紧。请赶紧说了人选定下来。赶紧补上边关缺,守住东路不失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