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犯错再续-第2/4页





    孔家的佃户敢教训孔家,一是环境变了,官府无力,也吓怕了,不敢再象过去那样凶横对待百姓,他们这些没资格去海盗国的无良者纠集一起形成浩大势力,官府忌惮民乱造反就不敢轻易问罪,他们不用怕,至少是短时期内不用怕孔家。另一方面就是,备在官府的一切户籍田籍案籍......所有备案文件,都在灾难潮中被叛逃者顺手拿去当点火做饭的纸烧了或被没资格叛逃的人趁乱混入衙门里故意烧毁了,而孔家的一切东西都没了,地契什么的也全毁掉了,证明拥有的店铺田地矿产山川......证据都不存在了,店铺、地也就被这些匠户、佃户重新夺回并趁机霸占了更多,就赖着了,孔家说不清楚,也不会有当地人的谁敢公然站出来帮着证明那些田地店铺什么的就是孔家的,否则休想活命,官府面对汹汹世情能怎么的。

    怪只怪孔家人太招人恨了,

    原本独一无二的凭着个祖宗名人就能不劳而获一代代纵情享受荣华富贵体面就已经很招人嫉恨了,若是知道分寸,懂得收敛,大家也不会怎么着孔府,却偏偏还不知足,如此贪婪无耻专坑家乡,没一点圣人的仁义慈悲胸怀,怎能令人心服。孔府的日子由此就格外难过了。夏天差点儿饿死。

    秋天靠偷摸地去自家的却同时也是别人家的地里偷点土豆啥的,这才总算能吃饱点了些,却还因此常常遭到当地人的捉拿殴打.......入冬了,官府才有了反应,总算送了点吃的过来打法一下......否则这个冬天指定熬不过去,不冻死,饿也饿死了。当地人根本就不让他们家秋收弄食物。哪怕庄稼多,人口少,秋粮根本收不过来,就丢在地里烂着冻着,也不让孔家人得到。显然是巴不得就此饿死这家,从此清静了,也省得再有后人活着接着丢圣人的脸。

    这就是孔家店更痛恨官府和朝廷的原因。

    刁民无良,小人行径啥都能干出来,不敬不帮孔家也就罢了,官府和朝廷怎么可以也这么冷酷对待圣人家呢。

    已经惯出来了,为国为民奉献牺牲之类的事,和孔家店无关,那是朝廷的事,是死不足惜的贱民的责任。圣人之后就该是得尊荣富贵,被朝廷和世人恭敬跪拜供养着好好当传承圣人精要的读书大爷,好好享受盛世太平富裕尽情享福的。

    这种心理和习惯,搁在平时,朝廷、官府以及满天下的官僚大需什么的知道,但也不会在意。

    圣人家么,为了政治需要,为了儒教的利益,为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利益,总得宽容着惯着些,得保护好这杆旗。

    可乱世一来,皇帝家都没得享受了,要命大事一堆,谁还管你圣人不圣人的死活,何况还是群不知足的丢圣人脸的后人。象正公度这样的大儒也是清楚孔府真实面目的,在心里也是瞧不起的,孔家落难,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岂会象收拾赵岳这样有积极性地主动跳出来发出号召关爱孔家,那不能为自己邀名,只会让正困窘万分的朝廷多了事和负担而痛恨.......

    大家都默契地装作不知孔家事,都无视了夫子后人正在寒冬承受煎熬,心照不宣,夫子后人不死不就此灭绝了不在历史留下本朝骂名就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也就没这事一样相安无事。可赵岳却偏偏拿这事当反击武器,无情撕开了这层伪装得极好的面纱.....也是对正公度等高呼圣人家如何如何伟大,他们又是如何如何敬仰之家的虚伪面目的最深刻嘲讽。

    这反击太犀利了。让正公度等伪君子伪圣徒的真实嘴脸暴露无遗,脸皮再厚,也不禁无地自容。

    恼羞成怒,正公度无话可说,就又大吼:”小儿,你还真是荒唐无耻敢如此信口雌黄。官府照顾了孔家.......“

    赵岳一笑,点头道:”也是,孔家的事关我屁事。他们如今过得是好着呐。至少他们落难了,还有朝廷关心,有当地官府帮助,也有你们这些圣徒至少嘴上关爱维护赞美着。我家对现实的宋王朝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却没人说好。落难了也没人关心半点,相反,还幸灾乐祸,看我家的笑话,这还是好的。更甚的还在就怕我家不更落魄难过不赶紧灭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