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节补兵高招-第2/3页





    历史是由无数偶然事件构成的。偶然的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这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竞争与因果决定的。

    民族特色具有强大历史惯性,懦弱民族苟且政权,想靠自身反醒由内部净化就能达到升华飞跃,那是天方夜谭。

    唯有外敌带来的毁灭式残酷战争才能强行根除民族恶劣的传统习性。

    战争屠杀才可能有效铲除守旧顽固。

    不变就得死才能形成发自人心根本的动力。

    赵岳引导家族在海外铲除野人立根,最初是逃避大宋残酷历史宿命的消极心理,后来才醒悟这样才能利用战争清洗并断掉故土的恶劣传统真正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没有致命顽疾弱点的强大民族。

    他是穿越者,能反观历史认清这个。

    身陷时代局限性的宋人就没有这个能力和见识了。

    道君皇帝赵佶是个标准的宋人,哪会知道祖宗所立的开国立国的苟且原则轻易得了江山却也是迅速终结统治的因。

    他这时候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因为赵公廉得了个龙图阁大学士的空号就被糊弄得安静老实了,没再闹着辞职。而他看好的能臣郑居中干的也漂亮。

    圣旨快马下到沧州,同样是标准宋人的郑居中看到皇帝授权自己暂代高阳关路军权,不知皇帝是想要他兼任高阳关路观察使还得继续留任沧州,只以为皇帝是信任了他的掌军能力要提拔他回朝任军方第一人——枢密使,设法补全河间府边军的事是朝廷对他的进一步考验,也是向满朝文武证明能力,皇帝有理由说服众臣封他为军方大佬而特意给他的奠实资历功绩的机会。

    因此,他为自己的化罪为功奏折水平大为得意,也亢奋地积极去干。

    但,从哪能迅速弄到兵员补充进河间府边军中?

    沧州这边几乎没人了。瀛州百姓也少了个差不多光了。

    似乎没办法完成近七万边军的缺额任务。

    数量太大了。

    这节骨眼上,别说从瀛沧弄到七万人当兵,就是七百人也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这难不到郑居中。

    他的目光锁定在了沧州城内的居民身上。也只能从这方面搞。

    沧州城如今是个奇葩存在。

    这里的居民有十万人左右,却几乎都是男光棍。

    大宋的财赋根本——江淮、江南、蜀中,在海盗没有洗劫这些地区的城市时,富裕无比却发生巨变的沧州城自然是首选占地盘的捞金宝地。

    郑居中乱搞,搞乱了沧州的优越经济环境,逼走了沧赵家族十几年经营影响引导和赵公廉执政共同辛苦培养创立的守法有良知原则的工商团体,给了捞金人渣良机。想来钻空子捡现成便宜不劳而获的人从全国各地闻着味蜂拥而来,以各种险恶卑鄙方式进一步逼走和清理了思想开明素质优良的沧州城市本地人,和郑居中合力进一步重创并成功摧毁了当地原有的人群势力。当然也摧毁了当地花十几年才好不容易慢慢培养形成的优良经济模式,把沧州再次拉回了原始。

    沧州重陷落后,罪魁祸首的郑居中不在乎这个。

    他只想完成皇帝交给的秘密任务,自诩是忠臣,为任务间接搞垮了沧州也不认为是罪过。

    沧州城的光棍居民都是什么人?

    吃喝嫖赌,败家破产后为还债和花销卖了老婆卖了未成年没有反抗能力的儿女的地主及子孙、倒霉失去官职的坏蛋官僚与只会享乐坑人却失去生存依仗的纨绔子弟、没落的勋贵豪强、破产的奸商家庭、考不上科举又想当爷的穷书生酸秀才、失去衙门工作没了官皮来谋利的刁吏、捞偏门的地痞流氓黑帮成员、甚至是潜逃在外化名在边关沧州重新装良民的罪犯......人员构成来自全国各地,全是社会渣滓,全是盯上沧州的富裕来伺机夺利的恶棍,来沧州祸害也确实趁机占了商铺房产等能坐享其成的好处。

    当然居民主体是出身卑贱的社会底层坏蛋。

    郑居中盯上的是,这些沧州居民是坏蛋却是没胆子当强盗或是不看好田虎王庆之流造反前途不敢投靠加入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