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节赵庄的软肋-第2/3页





    他输不起,退不起。

    脱尔不花杀气腾腾,很想毁灭赵庄狠狠报复,但也被赵庄的可怕吓着了。

    这哪是懦弱宋国的乡野农庄子?

    这它妈的比宋国府城要塞还有实力,更可怕太多倍。

    自从潭渊之盟宋辽“友好”后,历年损失在宋国的辽人加起来只怕也没今天一下死的这么多,而且损失的是精锐。

    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赵庄又会亮出什么歹毒家伙大片索命呢。

    心里胆怯,实在没底。

    可,身为监视和配合韩昌的契丹人副将,他同样肩负着辽皇和燕王交待的重任,同样不敢在这种情况下挑头言退,韩昌这个主帅不肯罢休顶缸,他只能支持打下去。

    大帐中。

    众辽将有的保持契丹人的狂傲也骁勇敢战,不服沧赵,耍狠怒吼嚷嚷着要报仇,不灭赵庄誓不休。

    但,辽国确实是没落了。

    昔日不怕死纵横天下打下巨大领土,让诸国闻风丧胆的契丹勇士如今难得一见。更多辽将惊怕疑问,还打下去吗?

    乱哄哄中,脱尔不花阴沉着脸看着韩昌同样阴沉着脸先是沉默着后来解释安抚劝说想退的辽将好久却效果不大后,他才开口帮着劝说,甚至恐吓硬逼起了畏战想退避离开心思的众多辽将继续打下去。

    韩昌决意打下去也不是让辽军送死,果然有帅才,很快就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制定了新的瓦解赵庄防御力的战术。

    他是投身异国谋富贵的汉奸,从内心感情上说,屠杀同族汉人都没同情心不难受,对异族惨死阵亡同样没多大感觉。

    死了谁也不要紧,只要不死他家人,能保他家的富贵荣华就行。

    汉奸在战损这方面的抗打击能力通常比其他人要强很多。身处的环境和位置造成这类人缺乏对旁人的感情。

    当然,面上要装好表演好。

    惨死了这么多辽军,他得比契丹人看起来更心痛才行。否则,此来的辽军辽将一怒之下肯定会群殴甚至杀了他。

    韩昌下令辽军明天去砍伐合用的树木,由随军工匠全力赶造攻城梯。

    至于攻城车和撞门车这种大家伙就算了。

    一是制造费劲,工匠人手又有限,耽误不起时间,二是缺少必需的巨木。

    赵庄东边尤其是北边都有大片原始森林。

    林中长了几百上千年的大树很多,可惜太远了,几十里弄过来太难了。怕是和从沧州昼夜不停步行到辽国上京一样难。

    赵庄城南,韩昌乘凉过的那棵树倒是够年月够粗大,树身却长歪了,而且树顶被截掉了,弯而短又太笨重,做不了撞木。

    韩昌想起这个,这才明白为啥那棵树那么粗枝叶那么繁茂却那么矮,不禁暗骂赵庄人也太鬼太精细了,连棵树也算计到。

    转眼第二天。

    天空不知何时飘起蒙蒙细雨,不但不让人讨厌,反而削弱了炎热干燥,让人感觉到湿润和清爽而欢喜。

    下午,辽军三个千人队抬着云梯从东西南三面呐喊着气势汹汹又来攻城,其恢复士气之快和勇气让李助等惊讶,连忙备战。

    攻城辽军来到城堡附近一看才知道,昨夜的战场居然这么快已经被赵庄人打扫干净了。

    烧损的弯刀等有用的东西全部回收了。

    连残存的攻城车撞门车木头都肢解收走当庄里的劈柴了。

    城墙和水泥地留下的可怕血迹、火烧过的焦黑痕迹,在斜风细雨中淡化。

    烧剩的人马尸骨全抛到了东河,有肉的丢到了河里或沉或随波飘流,无疑成了水族的食物水草的养料。骨头堆积在河边一些沟壑中,并没有掩埋,即使离得不近,辽军从赵庄这里的高高地势远远望去也能看到烧过的骨头才有的特征。

    好大一片成堆的骨头,远才能看到。让人望而生畏。

    骨灰和其它东西烧化的灰尘被赵庄人打扫或随风吹刮干净了,再由细雨缓慢细腻洗刷,残迹随着血迹化为浊流流入草地。

    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炼尸特有的恶臭味。好在有这场细雨在慢慢净化。

    过来攻城的辽军在路上就看到了随风到处散落的骨灰,都是见惯血腥的厮杀汉,当时对草地上星星点点的骨灰感觉不明显,没在乎,此刻看到血水和城东河坡牧草地上明显是被赵庄人倾倒抛洒的骨灰在细雨中变湿混入泥土,却无不激灵灵打个冷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