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盘点



    能“就我们的技术而言,现在还不能做出100mmX100mm大小的传感器面积,按照当前的术能力,最多可以把尺寸做到24mmX20mm大小,所以我建议使用多传感器拼接的方案来解决感光面积的不足。”

    所谓多传感器拼接,就是采用3x3的CMOS光学传感器阵列方案,在一台相机中固定阵列安装9块相同的传感器,从而来实现72mmX60mm的感光面积,虽然还是比不上胶卷相机的底片大小,但满足基本需要是没问题。

    再说了,真要是觉得不够用,完全可以再加装更大的阵列,4X3、4X4都可以,无非就是增大相机的体积、重量,增加耗电、散热问题难度而已,这些问题对于连续使用次数不多的弹道相机而言,全都能接受。

    至于这些传感器阵列拼接起来的输出图像该如何优化,这问题就太简单了,直接在电脑上面合成就好,甚至不会有任何的难度,而这就是相机数字化之后的好处。

    像几十年之后那些像素狂魔们之所以能够弄出几千亿像素的图片,这可不是单一的光学传感器能够直接拍摄而来,全都是后期合成拼接制作,它们需要几千张甚至上万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来合成。

    NASA经常发布些美丽的星空图片,一张图的原始文件动辄就得用多少个G大小为单位,堪称变态。

    就这样的图片,那必须是太空中的哈勃望远镜花费好几十天时间以不同角度拍摄出大量照片之后,之后在地面通过超级计算机的计算之后合成,而且真正的星图很丑,人们看到那绚丽的色彩,其实都属于后期合成处理的时候上色得来。

    ......

    蜀都光机所之行收获巨大,成功将国内自主研制光刻机的路线整理出来,距离半导体集成行业的生产设备全面国产还有很大的距离,晶元、刻蚀机、封装相关设备都还没影子,但现在终归是迈出了关键地第一步。

    至于姜总工做的自适应光学,肯定不能多插手,那东西现在还是纯科研领域的范畴,而且相关工程项目也不是立足民用,八十年代的蜀都光机所研究自适应光学,实际是为激光核聚变项目而配套,这东西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掺和。

    虽然自适应光学发展到后期,也会有民用方面的扩展,但现在这阶段肯定没可能,想都不要想!

    白斯文教授负责的CMOS传感器实验室再次被赋予新的任务,实验室需要同时研制两款面像不同方向的产品,这就对人力资源方面提出更大要求,要不是成功把几位核心的学生留下来读研,说不定实验室就真的扛不住这巨大压力。

    以前是跑断腿都拿不到项目、资金,现在是有项目却人手不够,但是和国内其它大学开设的同专业比起来,电讯工程学院这里应该是办学、科研资源最丰富,没有之一。

    进口的相关设备还没到位,用于光学鼠标的CMOS传感器还只是处于图纸设计阶段,多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其上平铺着巨大的电路图纸。

    这是最原始的电路设计,和机械行业的手工制图一样,都只能应付早期的简单设计工作,但伴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规模不断地驴打滚,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必须。

    好在实验室这里已经看到有计算机投入使用,虽然不清楚有多深层次的运用结合,但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NEC公司在提供65C02处理器资料时,就是全套采用数字资料,实验室这边多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时间相对是比较宽松的,光学鼠标计划是配套给图形操作系统,这至少是86、87年左右的事,时间还早着,所以也不急。

    有足够的时间做等待,某人介绍CMOS实验室和蜀都光机所方面来人认识过后,自己却偷偷地溜走了,最近手头的工作很轻松,但时间也到了84年底,整理盘点,这是年底要务。

    蜀航光学不用多说,依旧是基金会旗下最能盈利的现金奶牛,墨镜、白光近视眼镜、军用护目镜三块业务共同发力,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开花。

    公司虽然还没有突破亿元销售总额的大关,但六千万人民币的国内销售总额,六百七十万美元、二百三十万英镑的创汇,依旧让蜀航迅速崛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