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境宗师林依晨[中]



    林依晨这个名字非常的简单,普通,如果不是落在美女的身上,它不会焕发出应有的光芒。

    美女,起到了一个思维引导和代入的作用。

    这三个字描绘了一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画面,非常的通俗易懂,易于想象。

    它看起来并不高深莫测,非常的安静,平和,蕴含着生机,温暖,光明,甚至丰富的氧气,这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一个画面。

    甚至如果说动物能进行想象的话,也会对这个画面持有好感。

    越是简单的,辐射和适用的范围越广,能影响到的人越多。

    这个画面在思维之中,最容易映射叠加到的场景,在各人心中当然有所不同,在我而言,它指向了毛泽东面对青年,说出你们就像早上**点钟的太阳,这一历史过程。

    这是一段传播甚广,令人印象深刻的共同记忆。

    高明的画匠,一笔勾转,就能呈现出一个人的轮廓,这称之为写意。

    以少量的信息为种,为引,完成在人思维中的映射,反过来讲,这是一种信息的压缩,它不是精确的,数学式的压缩,却是模糊的意向式的压缩,符合人的思维习惯,而不是电脑。

    就信息的数量来说,压缩的确造成了它的减少,但就信息的指向来说,压缩反而造成了它的增加。

    因为指向的是信息之外的事物,每一个外来因素的附加回归,都会增加多重变数。

    所以这种画面的简化,从工笔走向了写意,从画面走向了化境。

    而且这个画面,是双向代入的。

    如果把两幅画面重合,你怎么放置呢?

    如果毛泽东的意向和太阳重合,那么青年则化为挺拔竖立的树林,接受着他光芒的照耀。

    但是毛泽东说了,青年就像早上**点钟的太阳,因此青年,也可以放在太阳的位置。

    而毛泽东呢?他还曾说过,新生的中国政权,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从意向上来说,他也是可以放在林的位置。

    因此,这个二元构图得到了翻转,互相映射,衍生无穷。

    我们说这幅图有生机,晨时的太阳,有向上的趋势,阳光沐浴下的树林,有生长的趋势。

    在这种生机的诱导下,我们将潜在的为这幅画面添上无数的轨迹线。

    光子由太阳出发,照射在树木之上,树木随之向上生长。

    这个轨迹,是反对,一个个反向画出的对号。

    它存在于静态的画面之中,却有着天然自行运转的趋势。

    无穷的数目,无尽的时间,将反对和成长耦合为一,入微入化。

    这就是化境。

    以简单到不可抹杀,不可离弃的元素,太阳和树木,构成永存于心,运转不息的天然阵法,策反于无形之间,万丈光辉,也要生生炼化。

    那么,这就是林依晨这个名字所肩负的战略使命吗?

    还不是。

    我们说信息的减少造成了指向的增加,固然这幅画面易于与某些场景重合,但是通过特定的辅助配合,它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和效果。

    每一副画的信息都是相当丰富的,我们在电脑上敲打半天,往往才几个KB的信息量,但是一副简单的图片,可能就有几兆,上百兆,在思维的空间中,它同样有丰富的蕴藏。

    特别是这种近乎天然,简单到似乎返璞归真的构图,往往有着对世界本性的深刻反映和揭示。

    而它本身元素的属性,视与其他物质作用的容斥关系,则构成了一个规则筛选器。

    事物是具有多面性和矛盾性的,人们为了说明不同的道理,往往会举不同的例子,这些例子固然都是事实中选取出来的,却有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推断。

    比如我们想说明坚持可以成功,又或者想说明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能够支撑观点的事实。

    这些被选出的事实,就起到规则筛选器的作用,通向不同的道理呈现。

    当环境有所变化,辅助的信息产生转折,那晨光中的一缕清冷和肃杀,就有可能被诱发出来,成为整个画面的主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