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据岭南父子淫暴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称明宗皇帝,改元天成元年,立淑妃曹氏为皇后,立子李从厚为太子,封冯道为平章事,封婿石敬瑭为六都卫副使,封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从谦既至景州,唐主遣使诛之,夷其三族,以从谦叛庄宗之故也。

    嗣源不知书,四方奏事,统令安重诲旁读。重诲亦不能尽通,因奏请选用文士,上供应对。乃命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俱充端明殿学士。端明学士的职位,向无此官,至是创设。重诲自恃功高,未免挟权专恣,盈廷大臣,从此侧目。这且慢表。

    且说契丹主阿保机,自沙河败退,未敢入寇。同光年间,反遣使聘唐通好,唐亦释嫌款待来使,优礼相待。阿保机南和东战,出击渤海,进攻扶余。嗣源即位,遣使姚坤至契丹告哀,且报明新主嗣位。阿保机尚未返西楼,由番官伴坤东行,往谒行幄。姚坤入帐中,但见阿保机锦袍大带,与妻述律氏对坐。俟姚坤行过了礼,阿保机便启问道:“闻尔河北有两天子,可真么?”

    坤答道:“天子因魏州军乱,命总管李令公往讨,不幸变起洛阳,御驾猝崩。总管返兵河北,赴难京师,为众所推,勉副人望,现已正位有日了。”

    阿保机闻言变色,突然起座,仰天大哭道:“晋王与我约为兄弟,河北天子,就是我儿,今果因变致亡么?我闻中国有乱,未知确实,正拟率甲马五万,来助我儿,只因渤海未除,坐此迁延,那知我儿竟长逝了!”

    说毕复哭,哭毕复说道:“我儿既殁,理应遣人北来,与我商量,新天子怎得自立?”

    姚坤道:“新天子统师二十年,位至大总管,所领精兵三十万,上应天时,下从人欲,那里还好延宕呢?”

    阿保机尚未及言,长子突欲入帐指驳道:“唐使不必多渎,尔新天子臣事故主!今擅自称尊,岂不为过!”

    坤正色道:“应天顺人,岂徇匹夫小节,试问尔天皇王得国,究由何人授受?”

    突欲不能再驳,只好默然。阿保机乃和颜语坤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随即又语姚坤道:“我闻此儿有宫婢二千,乐官千人,放鹰走狗,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应该遭祸致败。”

    坤答道:“今新天子圣明英武,剔清宿弊,庶政一新,海内慰望,亿兆咸怀。天皇王诚有心修好,令南北人民,共享太平,岂不甚善!”

    阿保机道:“我与汝新天子并无宿怨,不妨修好,但须割河北地归我,我从此决不南侵,与汝国长敦睦谊了!”

    坤又说道:“这非使臣所敢与闻!”

    阿保机复道:“河北不肯让我,但与我镇、定、幽州,也算了事。”

    说至此,从案上取过纸笔,令草让书。

    坤朗声道:“外臣为告哀来此,岂为割地来么?”

    遂缴还纸笔,不肯草写。

    阿保机将他拘住,不使南归。

    在契丹建国的过程中,述律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皇位继承方面,她的作用更是决定性的。

    在一系列的西征战役中,率兵出征的都是阿保机和次子耶律德光(封天下兵马大元帅),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突欲则留守皇都。而这段时间,可能也正是形成未来契丹帝位争夺引线的时间。

    原因很简单:述律平虽然足智多谋,却是一个极其偏心眼的母亲。

    述律平一共生了三子一女,按照耶律氏和萧氏家族世代联姻的部落习俗,述律平的女儿质古公主嫁给了母亲的亲弟弟萧室鲁;而述律平的三个儿子则分别是长子耶律突欲、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突欲才华横溢,十分聪明,他曾经向父亲建议立孔庙并按时祭祀,而且对汉学十分精熟——阴阳、音律、医药、针灸、文章、书画无所不通,他的丹青绘画甚至成为后来宋朝的宫廷珍藏。然而述律平不喜欢突欲的主要原因,正是突欲对儒家学术、对汉地制度的推崇。,她认为儒家文化并不适合契丹民族,会把勇悍且藐视规矩的契丹人改造成唯唯诺诺的胆小之辈。——其实,真要照汉人的儒雅要求,突欲还不够格得很。他虽然学诗学画修心养性,可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血统仍然不时要发作一下:好杀。对身边不慎触犯他的人,即使是姬妾宠婢,他都要施以烙刑。他的暴燥脾气把嫁给他的汉妻夏氏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请求出家为尼以避丈夫的辣手。不过就算这样,述律平仍然觉得这个儿子不象契丹人,不够杀气腾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