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天大官司 地大银子-第2/3页





    除了这一点,招安一事做成,对自己的好处,也是范进决定参与进去的重要因素。

    人的玉望是个无限扩张的魔鬼,曾经的范进只想要中个功名,可以免掉赋役,再靠着一笔田地当个逍遥自在的小地主。可是自从结交的圈子到了巡抚这个级别后,耳濡目染尽是高层的社交与享乐,乡下地主的生活,已经不能让他满足。

    像是小院里和梁盼弟那样胡天胡帝自然是好,可是如果有机会,他还是希望挣一处大宅院,发一笔横财,让自己的母亲像那些大户人家的老封君一样阔气,自己女人可以穿金戴银,不用再从事劳动。再者,查抄洪家的经历也让范进意识到,总得需要足够强的靠山或是权势,才能保住自己拥有的一切,否则手里的财富不知哪天,就成了他人的功劳。

    招安……是解决这个麻烦的机会,既可能把这些海盗抹去,也可能成为自己的登天梯。这件事做起来会很麻烦,过程里也会有危险,可比起回报来,他相信,这些付出都很值得。

    要招安,首先就需要银子。殷正茂贪财与他的有能一样,名满两广,凌云翼挥金似土,对于这两人而言,金银财宝都是多多益善。如果可以搞到一大笔钱,这两人一定会欢喜,而自己,也少不了可以得到酬庸。能打动督抚疆臣的数字,不会是小数目,也只有林凤这种大盗,才有可能拿的出来。

    自泰老翁到林家兄妹,他们做了多年海盗,手上肯定有一笔积蓄。但是这笔积蓄的方式和掌握力度则说不好,毕竟眼下林氏舰队内部也不稳定,如果积蓄落在外人手里,这件事就没法谈。是以,在推进这件事之前,范进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这笔钱的存在,其次就是这笔钱的具体数目。

    林氏道:“银子肯定有,至于数字……我现在不能说,财不露白的道理范公子也明白,我把银子说出来,官兵起了觊觎之心,那不是自己惹祸上身?我可以先交个底,范公子一听,就知道数字不会少。你们读书人号称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对南澳岛这个地方你了解多少,知道不知道那里有个太子楼?”

    范进点点头,“这个地方我知道,当年南宋的皇帝被蒙古人打的没地方去,以海为家,曾经拿南澳当过据点。宋末帝赵昺是当时皇帝的弟弟,两人都是小孩子,眼看蒙古人打过来了,宋朝就要亡国,小孩子生不出儿子,就只好把自己弟弟也就是赵昺封了太子,免得皇帝死了国家没人继承。而赵昺住的地方就被称为太子楼。”

    林氏点头道:“既然范公子知道太子楼,那就好办了,我就问第二个问题,范公子可听说过太子楼藏金的传说?”

    “传说当然听说过,说是当时赵家君臣知道自己已经穷途末路,虽然是自己最有把握的水战,实际也是有输无赢。为了将来翻盘,就把一笔巨款藏在南澳,以便以后招兵买马之用。但传说只是传说,哄小孩子睡觉做故事讲可以,真要是信,那还是算了吧。当时他们君臣一败涂地,元帅背着皇帝跳海,哪还有人有希望复国?何况连逃命都来不及,又哪来的时间设置迷窟,埋藏金银财宝。而且从他们败的狼狈模样看,也不像能留下多少钱的样子,留下些古董字画,到了现在也都烂没了,姑娘提这个是什么意思。”

    林氏道:“范公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宋朝皇帝是否藏了钱在南澳,小女子也不敢下断语。但是太子楼确实有一笔宝藏在,这笔宝藏的数字也绝对对的起这个传说。范公子说天大官司地大银子,那这笔银子足够买一个人不死,也足够买我们招安。大哥之所以有立国之想,就是因为我们发现了这笔钱。有了这笔经费,就足以维持部队,招兵买马,乃至自立为王,也并非是做梦。这笔金珠埋藏之处,只有我和大哥两人知道。大哥的为人,范公子应该清楚,就算你打死他,他也不会说出这些财宝的埋藏之地。只要朝廷愿意招安我们,我就把宝藏交出来。”

    做出决定之后,林氏比之方才反倒是轻松了不少,她咬咬牙,“财去人安乐。官府求财我求平安,范公子请放心,这笔钱的数字,绝对可以让大人物满意。只要能把人放出来,你这个中间人也不会白费辛苦,江湖上讲道理,也要付人茶水钱,你这个调人不会白做,茶水钱我不会少了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