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变革



      第六十章变革

      随着周恩来、朱德的佯装战法奏效,此时的何应钦彻底误认为红军主力已转向黎川地区,即令国民党中路军向广昌、黎进推进。其第三纵队由金溪出黎川;第一纵队由乐安、宜黄出广昌、宁都;第二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企图围歼我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占领广昌。第一纵队与第二、第三纵队相距较远,并迫近我军的战略集中地,其行进地区两侧山高林密。

      因此,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主力,在宜黄的黄陂地区范围,采取分头各个歼灭的方式对付国民党军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

      同年2月16日,敌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由乐安分路向黄陂前进,两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戒备也不是很严密,在这样的空晌,我军立刻对还在行进的国民党军突然发起猛攻,从27日上午至28日下午,经过两天的激战,全歼国民党军第52师,师长李明被俘,敌第59师除一个普通团逃脱之外,也被我军全部歼灭,师长陈时骥被俘。

      黄陂战斗国民党军惨败以后,国民党军于三月中旬,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并调整部署,以第二纵队为前纵队,第一及第三纵队第五、第九为后纵队,其余的两个师为预备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企图攻占广昌,希望吸引我军主力与其决战。红一方面军安排第十一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吸引国民党军前纵队加速南进,以主力向北移动,准备侧击国民党军的后纵队。

      同年3月20日,敌后纵队的第十一师进至草台冈、徐庄一线,第五十九师残部在后跟进,第九师位在东陂附近,与前纵队相距一百里,正好处于孤立态势。

      于是21日拂晓,我军对草台冈的国民党第十一师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将该国民党军的大部歼灭。22日,又在东陂歼灭国民党军第九师一部。

      连番的惨败使得其余国民党军纷纷撤退,不敢继续挺进。

      而黄陂、草台冈两仗,我方共歼国民党军近三个师,俘获国民党军万名之多,缴枪也有万支左右,基本上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的一切幻想。

      蒋介石对这次失败十分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大意是:这一次战争的损失异常严重,简直可以称的上我这一辈子里最大的心中之痛!)。

      而第四次反“围剿”的这场战役,却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毕竟这次反“围剿”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归功于朱德、周恩来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毅然决定撤围南丰,实施战略退却,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方针的结果。

      可惜在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八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十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同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