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岳飞开眼



    黄龙府城看上去与河北的城池差不多,是一座建在河边高地上的方城。东、南、西、北四面的城墙上都有城门,在城墙的四个角上还有角楼。因为契丹人信奉佛教,黄龙府的城里城外都修建有寺庙与佛塔。

    黄龙府周边土地肥沃,又有宋瓦江水系灌溉之利,因此适于农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许多以农业为生的汉人和渤海人。

    金辽两国围绕争夺黄龙府而展开的大战已经过去了数年,此地已经被金国牢牢地掌控在手中。

    随着战乱的远去,在金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下,那些一度逃散的黄龙府的百姓又大多回到了家乡。于是,此刻展现在岳飞、王贵等四人眼前的,是一个汉人众多的繁华城市。

    西门庆说帯岳飞四人出来拓展视野,开扩眼界,这一路北行,当真是让岳飞几人获益良多。

    渡海进入金国之后,婆速路是女真人居多,但西门庆的贸易码头和市场里也有许多前来经商的高丽人、渤海人、汉人等,让岳飞这四个相州土包子初次接触到这么多北方异族人。

    进入曷苏馆后,一路北上经过东京辽阳府、咸平府、韩州、信州等地,直到黄龙府,岳飞等人惊奇地发现这辽东竟然生活着大量的汉人。更准确一些地说,应该是汉人是这些地方最大的族群。其次,就是早已汉化,说着汉人语言,令初来乍到者难以分辨的渤海人和熟女真人。当然了,这些地方也有少量已经归附金国的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各种异族人。

    岳飞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各族人,听着酒楼的店家用熟练的汉人语言招呼客人,如梦方醒地对西门庆悄悄说道:“师叔,不是你帯我来金国,我真不知晓这辽东竟然有如此多的汉人!从前,我一直以为北方的辽国契丹人是只会骑马射箭的野蛮民族,这辽东苦寒之地更是只有些茹毛饮血的蛮族。想不到,原来这辽东也有与中原相差无几的文明。若非这楼下有一些奇装异服的外族人路过,我都要误会这黄龙府是河北的哪座城池。”

    王贵、张宪、徐庆三人也是第一次走出相州,他们围坐在西门庆身边,都发出了与岳飞一样的感叹。

    “是呀,这些辽东人书写汉字、会说汉语,信奉佛教,与我们大宋人并无甚么不同。若说有甚么不一样,或许是他们生活的地方比大宋更为苦寒,使得这里的人普遍更为吃苦耐劳,生活朴实一些吧!”西门庆对岳飞几人说道。

    曾经的历史上,岳飞为了激励将士抗金,时常慷慨激昂地叫着要打到黄龙府。然而,那不过是岳飞的一个政治口号。

    岳飞一生去到最北之地,不过是第一次从军时以河北敢战士的身份跟随童贯的军队到了燕京地区。并且没呆多久,他就在宋军吃了几场败仗后跟随队伍退回了大宋境内。

    岳飞终其一生未能踏上辽东的土地,自然也不会明白辽东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从公元前2世纪秦汉时期在辽东地区立国的扶余国起,到后来的高句丽、渤海国、契丹乃至现在的金国,这里就一直是以农业为主,兼顾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农业文明政权,绝非中原人误以为的蛮荒之地。

    无论是扶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契丹国还是金国,自汉、唐以来,辽东地区一直在学习吸收中原农耕文明的先进文化,同步发展了自己的农耕文明。

    所以,实际上辽东地区一直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多民族同生共存的社会,其文明程度与南方的中原相差无几。辽国、金国都是汉人众多、汉文化普及的多民族文明国家。

    当宋、金两国爆发战争时,南方的宋人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中原汉人书籍中恶意丑化的野蛮女真人,同时面对的敌人还有与自己同一文化的北地汉人以及契丹人、奚人、渤海人。

    此时的大金国,军队里就已经有汉人猛安统领的汉军,以及渤海人将领统领的渤海军。当金国向北宋宣战时,在打前锋的女真人军队身后,还有动员起来的数十万汉军、契丹军、渤海军。

    所以,北宋亡于金国,不是简单的野蛮征服了文明,而是北中国的一个文明政权击败了南中国的另一个文明政权。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