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鱼之殃



    西门庆大动干戈地率领水军剿灭了海蛇岛海盗与宋江的梁山残军,可不只是为了除暴安良和追杀宋江一行,另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海蛇岛海盗的巨额财富。

    说句厚颜无耻的话,现在那种穷得叮当响的小毛贼,已经不够资格让西门庆大官人亲自出马了。

    就比如逃到太行山重操旧业的晁盖等人,他们是白手起家,没有甚么积累,西门庆大官人也就失去了去大山里追击他们的兴趣。

    宋江倒霉就倒霉在没有远离西门庆的根基所在京东路,又糊里糊涂地跟着柴进投靠了富得流油的海蛇岛,这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若是宋江抢了海船之后,不在京东路停留,而是直接北上投奔辽国,或许西门庆大官人也会暂时放过了他。

    可惜历史无法重写,当年在江州浔阳楼题下“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终究比不过黄巢,他未能动摇大宋朝廷的统治,就在西门庆大官人的连番打击下身死魂灭,人头被送到了东京汴梁城示众。

    宋江、柴进、李俊等梁山强盗的覆灭,很快传遍天下,躲在太行山上的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也得知了这一噩耗。

    虽然晁盖、吴用与宋江早已面和心不和,两军各行其是,但物伤其类,对宋江军的灭亡,晁盖等人还是唏嘘不已。

    与此同时,吴用与公孙胜商议后,共同向晁盖进言,这太行山南麓实非安全所在,须得领军北上,去宋辽交界的五台山一带藏身,才能够游刃有余。

    晁盖、董平都是武夫,对吴用与公孙胜二位军师自然是言听计从,只是翻山越岭北上亦非易事,晁盖急问二位军师为何要撤离这更富裕的彰水流域。

    吴用对他说道:“晁天王,我等在此安营扎寨,劫富济贫,早已暴露了行踪。只因这太行山山高林密,我等现今势力又不大,对周边的州县未曾构成威胁,这河北、河东两地的官军方才对我军置之不理。可是如今却不一样了,官军即将大举进剿。”

    晁盖闻言大惊道:“先生,此言怎讲?”

    公孙胜在一边说道:“哥哥,若是宋公明等人安然无恙,河东官军也不会来寻我等的不是,我军自可在此休养生息,恢复实力。可惜宋公明在青州兵败身死,再度引起了朝廷的关注。那河东路各州军的官军迫于鸟皇帝的压力,必会前来围剿我等,以此向朝廷交差。是以,此地不可久留。”

    “公孙先生,如此说来,我军是被宋江军拖累了?”董平瞪大眼睛忿忿不平地问道。

    董平本是东平府的降将,上梁山的时日很短,与那宋江、柴进等人并无甚么私谊和兄弟义气。此时宋江等人已死,董平更是无所顾忌。他没有对宋江口出恶言,已是留了几分情面。

    “正是如此!青州官军抓获了宋公明等人,立下大功,朝廷自会嘉奖他们。可也正因如此,朝廷也必会责问河东路与河北路的官军玩忽职守。因此,以小生看来,官军不久之后就会进剿林虑山与伏牛山。”吴用对董平答道。

    “二位军师深谋远虑!我等须得速走。兄弟我来带路,众兄弟去辽国边境栖身,看鸟官军还敢不敢在宋辽边境动武。”董平摩拳擦掌,站了起来。

    “诸位兄弟所言甚是,我等一把火烧了山寨,立即北上!”晁盖也下了决心。

    吴用笑道:“晁盖哥哥,这寨子就不必烧了,且把它留在此处,迷惑山下的官军吧,哈哈哈~”

    众头领计议已定,立即领兵沿着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一路北上,消失在大山之中。

    诚如吴用与公孙胜所料,东京汴梁城里的道君皇帝得知自己的小舅子慕容彦达剿灭了梁山强盗宋江部后,龙颜大悦,颁旨嘉奖了青州官府上下有功人等。与此同时,朝廷也严厉申饬了对晁盖残部不作为的河北、河东相关州军,严令他们整军进剿。

    因为晁盖军主要活跃在伏牛山一带,河东路的官军迫于朝廷的压力,不得不调兵遣将进山围剿。

    待到官军集结完毕,磨磨蹭蹭地杀上伏牛山时,除了一个空有旌旗的山寨,哪里还能见到一个贼人的踪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