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全能火枪兵



    汤隆制造的火枪,已经按照西门庆的提示做了改进,可以在枪筒前方加装套管式刺刀。如此,可以大大提高火枪兵的肉搏能力,在弹药用尽或敌人逼近时当作长枪兵使用。

    来自后世的西门庆知道,在火枪的早期发展史上,是没有发明装配刺刀的。因此,最早的火枪手通常要另外携带长矛或短剑进行近距离的肉搏战,或者是由军阵中的长矛手、长枪兵为火枪手提供肉搏战的保护。

    欧洲着名的西班牙方阵就是长矛兵和火绳枪手组成的步兵团。在四百多年后的十六世纪的一段时期里,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

    西班牙方阵的阵型组成是战场上长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五十至六十人,纵深为二十列。在长矛兵方阵的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而具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一百五十米,纵深约为一百米。

    此外,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列火绳枪士兵,还派出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出击。

    西班牙方阵利用长矛兵与火枪兵的组合,反骑兵和近战的能力都很强,曾凭此打得欧洲各国的重骑兵落花流水,一时间威震整个欧洲。

    其后欧洲的莫里斯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在西班牙方阵的基础上分别对机动性和远程火力进行了改良,增加了方阵中火枪兵的比例,古斯塔夫更加入了火炮协同作战。但是,长矛兵和火枪兵配合作战的方针还是没有改变。

    这一时期,火枪兵的近战肉搏能力还是较差的,当敌人突破长矛兵的防御,冲击到火枪兵时,会造成火枪兵的士气迅速低落,以至乱作一团。

    刺刀的发明,一举解决了火枪兵畏惧近战的问题。

    据说刺刀是由法国军官马拉谢?戴?皮塞居于1640年发明的。这种最早的刺刀为双刃直刀,长约一英尺,锥形木质刀柄也长约一英尺,可插入滑膛枪枪口。

    1642年,已成为法军元帅的皮塞居在率军进攻比利时的伊普尔时,为手下的火枪手配备了刺刀。这样,火枪兵拥有了长矛兵一样的近战能力,军队中就无须再用长矛手来保护火枪手了。

    但是,插塞式刺刀存在连接不牢,妨碍射击等缺点。法国军事工程师、陆军元帅德?沃邦于1688年又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

    月15日,在德国西部的斯拜尔巴赫河会战中,法国步兵首次上刺刀冲锋,战胜了普鲁士军队。

    从此以后,刺刀广泛装备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军队,长矛从士兵装备中被淘汰了。

    西门庆虽然记不清刺刀发明的具体情形,但他是知道后世刺刀对火枪兵士气提振和战场生存的作用。有了刺刀,可以让火枪兵面对敌人冲阵时结阵自保,也能够在弹药耗尽时发起冲锋。所以,他当然不会让自己的火器军队走弯路,在战场上吃亏之后再慢慢摸索解决之道。

    西门庆让汤隆生产的,正是不影响射击的套管式刺刀。

    对于西门庆而言,拥有后世的知识与经验,就是他穿越而来后最大的金手指。

    虽然“神火将军”魏定国是西门庆心目中理想的火枪营指挥官,但他现在毕竟还是凌州的团练使,无法担任西门庆第一支火枪兵军队的训练重任。

    西门庆不是梁山泊的强盗,不可能用陷害的手段将魏定国逼上梁山。只能等待日后合适的时机,再招揽这个擅长火器的好汉了。

    梁山上的第一支火枪兵,西门庆交给了自己的妹夫栾廷玉来训练和统领。西门庆把自己能记起来的历史上的甚么“西班牙方阵”、“三段击”、“排队枪毙”等等火枪兵的用法都告知了栾廷玉,让他自行琢磨这个新兵种的战法。

    栾廷玉自幼习读兵书战策,大宋《武经七书》上的步兵方阵都烂熟于心。只要他掌握了火枪的作战性能,定能结合西门庆的经验练成新的步兵阵法。

    由栾廷玉担任这支火枪兵的教头和指挥官还有一个好处,栾廷玉的枪棒之术万夫莫敌,他教出来的士兵,必然枪棒武艺精熟,配上刺刀后,那可就是精锐长枪兵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