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帝君唐尧!



    帝喾,姓姬,他是黄帝的曾孙。

    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

    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

    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的书写简单了许多,只用了一万字,向明就将这位大帝的生平写完!

    接下来,他开始了帝君唐尧的上传!

    这一位仁德之君,华夏共主,无数人为之拜服!

    ……

    “唐尧,确实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仁德帝君!

    打败三苗却没有赶尽杀绝!而且,一生奉行仁德治世!

    这样的人,值得尊敬!不过,按照我的理解,还是觉得鲧做得对!

    他治水使用淹堵的办法在我看来,绝对是一个天才的想法!”

    好吧,书评区冒出来这么一个人,简直引起所有人的好奇!

    “楼主,求解释!”

    “是啊,这唐尧篇才一万字,你丫的就能看出来这鲧是天才?”

    “瓜娃子,又是一个想要赚回复的!睿智如我这般,早就看清楚了所有!”

    “我去,阿秀姑娘,请你坐下搞不好?”

    “麻蛋,信不信我去给你们买橘子去!”

    “橘子你妹,楼主快解释,我想听听!不怕你们见笑,我有时候看不怎么懂!”

    一群人闹了好一会儿,这楼主还真的继续开始了!

    “你们看书中那几句,天下三大部落,东夷三苗,华夏!

    有了那么一点三分天下的意思,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们看,华夏位于书中黄河上游!

    而东夷刚好处于下游!

    鲧治水,在上游淹堵,将大水全部往下游堵!

    真要打仗,直接开一个口子,那么下游的东夷只怕是损失惨重!

    可以说,不用大战,却能让东夷不得安生!

    你想想,每年给下游的东夷来这么几下,再大的部落也受不了啊!”

    好吧,分析的头头是道,说的也有那么一点意思!

    “我去,我还以为是这个鲧不会治水呢?

    尼玛,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

    “也不能说鲧就一定会治水,我觉得他还是有点志大才疏的意思!

    不说别的,就看他的行宫这里,也全部采用的淹堵方法!

    要知道,一个不好就会被淹没的!”

    “我觉得,唐尧的主张很是正确!

    你们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本就人口稀少!

    而且,大家相互之间仇恨太深!

    东夷和华夏,那是炎黄二帝结下的!

    同时,三苗是蚩尤的族人!

    如果不团结,只怕迟早会消失的!

    还有一个,当时的绝大多数部落,都是在书中的两条大河边上!

    治水,已经是不能不重视的问题了!不联合起来,这水怎么治?”

    “嘿,相对于你们说的这些,我觉得我对于帝君唐尧在帝都的敢諫鼓还有诽谤木更加的有兴趣!

    这两样东西,虽然是黄帝传下来的,但明显在唐尧这里才发挥可以最大的作用!

    看着当时所谓的贵族,再来看看帝君唐尧!

    自己种植,自己动手,不领取一分一毫的俸禄!

    这样的人,也只有上古的圣皇才能有了!”

    唐尧此人,确实很有魄力!

    而且,他很有眼光,看的很远。

    有一种大气魄,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的!

    向明也很喜欢唐尧和虞舜这两位大帝,所以用的笔墨稍微多了一点!

    ……

    “小迷糊,给我端一把椅子过来放在门口!”

    几只小鸟飞来,停在干枯的梧桐树上,清脆的叫声就像是一首最天然的歌声一样!

    天气刚刚晴朗,连续了好几天的天街小雨终于是停了下来!

    街道上还是湿的,不过空气实在很好!

    此刻的天巧城这里,颇有一种空山新雨后的感觉!

    可惜,不是天气晚来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