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陈家事,丝绸到了御前(三更)-第2/3页





    别人家不带他,他们自己弄。

    虽然这是会浪费很多钱,但现在村里,没水车就没地位。

    本来村子里划分地,就是根据劳动力来的,人家有了水车,那同样的时间,就能多干不少活儿,省不少劲儿。以前一个人种那一块地,现在一个人可以种两三块。而家里其他人呢,又可以去县城找活儿,这一来二去,一年下来可比自己家多收入不少银子。

    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跟那个丫头闹那么僵。

    谁知道她现在本事大了,有文家做靠山,一天天吃香喝辣的,自家却没沾上一点儿光。

    又惋惜了良久,一顿饭吃的食不知味。

    陈顾氏半天没敢说话,等人都走了,她才趁机捅了下陈天喜,“咋整?”

    这日子眼瞅也过不下去了,她得给自己打算。

    本来她当初跟陈天喜扯上的时候,也没想怎么地。

    但是现在不同了,那姓常的答应了只要没了孙紫,就给他们铺子。一边是一棍子打不出个屁的陈天寿,一边是说不定就要在县城当掌柜的陈天喜。

    谁的分量重,她可不傻,更何况她还给陈天喜生了个儿子呢?

    陈天喜这些时日也掂量着这事儿,他比陈顾氏更有点主意,也知道厉害。

    那常家女人这么狠,一出手就是想让自己杀人?

    杀人他哪儿敢?可常家那女人说了,既然知道了这个秘密,难保哪一天不会说出去,他要是不杀孙紫,不卖个把柄再她手里,她就要斩草除根。

    陈天喜不敢赌。

    与其死自己,还不如死别人。再说了,死别人,他还能拿到那几间铺子,可若是自己不动手,真说不准哪天那女人就对自己下手了。

    她有常靖义这个有钱人当爹,自己可惹不起。

    “干!”

    ……

    过了几日,二十架织布机和两架缫丝机就完工了。

    赶在了割稻子之前,孙紫给干活儿的各发了三两银子。

    刘婶子喜滋滋的,“让我说,给小紫干活就是好。这工钱足足的,别地儿可没处找去。”

    孙紫也笑了,对着刘婶子道,“刘婶子,你这可是说错了,我要是聘专门的木匠来干这活,可得比现在多发不少工钱。”

    刘婶子摆摆手,“咱这手艺怎么能外面的人比,有这钱就不错了。他们若是去外面打工,还拿不到这个价钱呢。”

    刘婶子说的可是实际话,大齐也兴匠户制度。

    这匠人是专门的户籍,是被编了制的,世代传承,每一代在官府那都有备案。虽然地位比不上普通的民户,从事职业也只能是工匠这一行,但大齐对他们也有相应的保障。

    匠人的工钱绝对要比那些民户出来做活计的要高很多。

    这也是孙紫为什么愿意回幺台村招工的原因。

    除却可以不引得常靖义注意外,也能节省一大部分银钱。

    有了机子,蚕茧也到了位,孙紫又招了不少人一起帮忙煮茧抽丝,当然,工钱也是给的足足的。

    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完全,那接下来就是纺织了。

    这些时日,生拼硬凑的,也算是能找出来二十个人来织这丝绸。本来她是想招更多些人,可剩下的手艺实在不敢恭维,就算勉强织出来,那也是废品,可能都抵不上现在邺城贵人们穿在身上的,那还拿什么吸引视线?

    白瞎了她费心思改良的织布机,还有这有限的资源。

    而招来的人就是像之前说的那样,先拿普通的棉线纺织,要织的支数够密,走向更平稳,才能被录用。

    这一边放着的,就是用棉布织出来的成品。

    孙紫数了数,轻轻蹙眉,转头看向刘婶子,“婶子,我记得来参加招工的,两村加起来是有五十四人吧,怎地这儿的成品布就五十三张?”

    刘婶子想了想,猛然惊醒似的一拍大腿,“肯定是那姓王的婆娘拿走了!”

    “王婶子?”

    王婶子也来参加了招工,但她手艺实在不行,根本拿不出手,孙紫也就将她婉拒了。

    刘婶子前后那么一琢磨,可不就是她咋地,“她不落选了嘛,我看她当时脸色就不好,然后就一个劲儿在这儿转悠,本来我还寻思她咋还不走,弄半天原来是顺手牵羊拿走了一块布!她这人,就好干这种事儿,我早都知道,可真就没想到她能做的这么明目张胆。你都说了这布要回收,她还拿了去,不行,我得找她要回来!她拿的还是小卢丫头织的那一张呢!最好的一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