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户籍证明



    直到面试官让我回家拿户籍资料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

    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个二缺,之前居然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当兵……

    我完全忘了“我”是个黑户这茬儿……

    “我”是个黑户,因为杜展小时候就丢了——准确的说是被人拐卖了。

    后来他妈妈也没了。

    正常情况下,人都没了肯定要去销户的;像杜展这样的,基本上管家——也就是忠叔那样的“总管”——就会黑销户了。

    电视上那种动不动就打死人的事儿其实并不符合事实。

    虽然确实有因为家暴(也就是因为所谓的家法处置)而被打死的家仆,但是肯定不是电视上那样、一言不合就“杖毙”。

    真的要是动不动就打死人,光销户都得很麻烦。

    换句话说,要是真的一言不合就被打死,那户籍制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虽然大家总是想穿越到长安,但是生活在唐朝也是需要户口本和暂住证的。

    中国的户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赋税、夫役、兵丁,这些都来自人口。

    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禁止民众自由迁徒,民众不得已需要外出住店时,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与店家一块治罪。

    正是通过建立这样“变态式”的严密户籍制度,使秦国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与全民动员能力,最终在七雄大混战(七雄争霸战)中脱颖而出。

    这个地方还有个小插曲,秦末、刘项争霸,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诸位将士都忙着抢夺金银财宝,抢夺美女,萧何则第一个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

    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也,以(萧)何具得秦图书也”。

    港真,如果不是萧何得到了户籍制度,也许刘邦能不能得天下还不一定呢。

    户籍制度有两个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保障征税征役,二是实现社会控制。历代王朝建政之后,首先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统计、登记全国人口。

    萧何显然帮刘邦省了很多事。

    汉代几乎完全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户籍;这在历史上有个专用名词儿,叫做“编户齐民”。

    统治者要求各县在每一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

    案比全称是“案户比民”,是汉代的户口登记与核查的手段。

    放在现代说,就是人口普查——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了。

    案比的主要目的是更造户籍。

    户籍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其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

    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都汇总、造册之后,上报郡国,郡国再把各个县衙上报来的“户籍”都分类汇总好后上报给朝廷。

    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所谓计相,是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总管国家财政;从汉朝直至唐朝,都有计相的存在,但是意思不尽相同。

    户曹则是朝廷六曹中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掌管户籍,赋税征收,国家与各单位郡县的会计预算等。

    到了唐朝,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当然,是封建社会中的完善。

    唐朝时期,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

    换句话说,虽然制度很完善,但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只覆盖了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则属于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唐代的贱民主要包括给官府服役的官贱民,如工户、乐户、杂户;以及依附于门阀世族的私贱民,即部曲、奴婢等。

    杜展显然是第一种:(他)是没有资格编户的“贱民”,只能附籍于主家。

    依附于门阀世族的私贱民虽然可以像货物一样交易;但是也是有户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