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过关山洞-第2/3页





    王睿指着眼前的大山高声道:“骆大人,此处名为长寿山,我们便要从此山中寻径出关了!”

    “长寿山?”骆思恭思索了一下问道:“莫非便是山中留有历代书法大师“寿”字笔墨碑林的长寿山吗?”

    王睿点头道:“大人见多识广,的确正是此山!”

    原来,长寿山得名于寿山之上的寿字碑林,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块上都刻着历代书法家所写的"寿"字,字体不同,风格迥异,其中不乏书法大家的珍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米芾、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墨宝,这一处碑林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地。

    平常来往此山中的观光客颇多,但随着后金与大明关系的日益紧张,战事不断,沈阳、辽阳、广宁相继沦陷,大明军队退守山海关,这里也成了战场前沿,于是此山中的游人便几乎消失殆尽,平日里人迹罕至。

    “我们是要翻越此山而过吗?!那这些马匹如何处理?”姬龙峰疑惑道。

    王睿微笑道:“翻山不必,我们是要穿山而过!”

    “穿山?!”高杰听了,醒悟道:“莫非,此山中有穿山隧道或溶洞?”

    王睿赞道:“小杰脑袋瓜就是灵!没错,此山中有一个隐蔽的溶洞,可穿山而过!我年幼时曾随父亲的亲卫们走过三两次,其中虽不好走,但也比攀山越岭容易得多!何况,还能避开巡防的部队,免得引起麻烦!”

    骆思恭皱眉道:“有次捷径自然大好,只是你多年未曾走过,不知如今此处是否还如当日一般隐秘!”

    王睿闻言一愣,惭愧道:“骆大人说的也是,知晓此洞的,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三个我父亲当年的亲信部下,如今物是人非,他们也不知去了何处,是生是死,也许,这个隐秘的洞窟也早就暴露了!”

    骆思恭想了想,随即笑道:“多思无益,去看看便知!王睿,带路吧!”

    于是,一行人牵着马,顺着山脚崎岖不平的一个小道进入了山林之中。

    艰难行进了约一个时辰后,他们走进了一处不大的山坳之中,王睿欢呼一声道:“找到了!”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山坳右边一处山壁上,出现了一个约两米高,可供两人并行的狭窄山洞。

    骆思恭望着这个小山洞问道:“据说,长寿山有许多石洞,最出名的叫悬阳洞,不会就是这个吧!”

    王睿摇头笑道:“骆大人说笑了,这当然不会是悬阳洞,据说那最著名的悬阳洞颇为宽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是在大明开国之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之后随着魏国公徐达将军在山海关建关设卫,悬阳洞内边臣游子聚会,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络绎,文人墨客咏诵,成为一个游玩胜地,岂是这个小小山洞可比的。不过悬阳洞径深仅有四十余丈,而这个小山洞却可穿山而过!”

    熊兆珪四下打量了半天,说道:“此处地形隐秘,应该没有被人发现!”

    他话音刚落,高杰和骆养性却异口同声道:“不对!有人来过了!”

    老伙计打扮的宗擎尊者双手合十,赞道:“两位小施主眼力高明,老僧佩服!”

    高杰咳嗽一声道:“林大,你又犯规了!”

    宗擎愣了愣,随即苦笑道:“林大失言失行,请掌柜的责罚!”

    在众人的笑声中,熊兆珪不解问道:“两位师兄,你们是如何确定有人来过的?”

    高杰指着骆养性道:“让骆师兄说吧,他一天到晚一言不发,我担心他会憋出病来!”

    除了高杰和骆思恭,没人敢这样调侃骆养性,而骆养性偏偏拿高杰这家伙没办法,只好苦笑道:“兆珪,你好好看看我们来的这条山路,在有些顽石之上留有马粪的痕迹,虽被人清理过,只要你仔细观察,还是能够找得出一些端倪的!”

    骆思恭也点头道:“没错,那些痕迹留下的时间不长,表明在我们前面不久,有一支约二十多人的马队刚刚走过!”

    “那我们还进洞吗?”姬龙峰急道。

    骆思恭点头道:“进!有人从这里过关,在我的意料之中!根据这些痕迹,此处石洞来往之人很少,应该还是安全的。也许是山中猎户,也许是中原或后金的商贩,也有可能是我们的蒙古同伴呢!毕竟,这里离蒙古边境不远离。只是,不管如何,大家在行进途中都要多加小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