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赐宴 3-第2/3页





    朱由校依旧有些不解的问:“可是重文抑武乃是我大明历代的国策啊,朕念书时老师也曾说过,若不抑制武人,那么唐朝的藩镇之祸立刻就在眼前啊。”

    杨峰扫了他一眼,那浓浓的鄙夷之‘色’丝毫都不加以掩饰,看得朱由校有些不悦起来。

    “杨爱卿,朕的话有何不对?”

    “陛下,臣敢问您,我大明开国之时,太祖皇帝杀了那么多的大将,您可曾见到有谁敢造反?成祖皇帝靖难后那么多手握重兵的大将也被一一解除了兵权,又有哪个大将敢造反?只要陛下能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借那些大将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造反,这些不过是那些文人为了打压武将想出的借口而已。

    臣再问一句,前宋之时文官的地位够高了吧?那时候当个兵还要在脸上刺字,武人也被人称为贼配军,文人们甚至喊出了东华‘门’外唱名方是好男儿的豪言,可后来又如何?前后两位皇帝包括数千嫔妃宫‘女’都被那些金人掳走做牛做马,那些贵为天骄的公主甚至被那些野蛮的金人‘奸’I‘淫’致死,那时候那些文人在干什么?

    那时候武将打仗全凭文官指挥,文官们只是看着地图全凭喜好指手画脚,他们还给武将们划定了条条框框,不许干这个不许做那个,若是超出了这些条条框框即便是打赢了也得受罚,您以为这样的情况正常吗?外行指挥内行,不败才怪呢,这样的朝廷若是不亡才没有了天理?”

    杨峰毫不客气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顿,说完后还不满足,继续说道:“自古以来文官治理地方,武将开疆扩土,这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可如今您看看,那些读书人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人拉屎放屁。臣就不明白了,这是谁给他们的权利?”

    这一番话把朱由校说得脸‘色’是一阵青一阵红,说白了文官之所以这么猖獗还不是因为历代的皇帝给惯出来的,皇帝总认为武将们手中握着兵权太过危险,需要时时刻刻的打压,至于文人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手握大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老话不是说了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嘛。

    看到朱由校的脸‘色’不好看,杨峰轻叹了口气也不说话了。说起来朱由校今年才二十一岁,比自己还小好几岁呢,这么小的年纪换做在后世充其量只是大二大三的年纪,可现在他却要挑起一个国家的重担,这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

    朱由校沉默了半晌后才低声道:“杨爱卿,不知你对如今的朝政有何教朕?”

    杨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陛下,您也不妨想想,若是太祖高皇帝或是成祖皇帝在世,碰到现在这种局面他们会怎么做?”

    朱由校不假思索的说:“那还用说,他们当然是……”

    “是什么?”

    杨峰似笑非笑的看了朱由校一眼,“陛下怎么不继续说下去了?”

    “朕……朕……”朱由校结结巴巴的有些说不下去了。

    “陛下,您说不出来那让为臣来替您说。”杨峰的话语中透‘露’着一股淡淡的煞气,“臣以为,若是太祖或是成祖在世,碰到这样的局面他们只会用一种法子来对付这些文人,那就是杀!”

    当杨峰说出那个“杀”字的时候,整个亭子周围仿佛弥漫着一副冰冷的杀气。

    “杀十人百人千人乃是万人都可以,那些文人不是总说不怕死吗?那么咱们就杀到他们怕为止!”

    “可是……可是……”听到这里,朱由校只觉得手脚都有些发软,颤声道:“可是……可是若是如此嗜杀,后世的史书又会如何评价朕,朕可不想被后世之人骂为暴君。”

    “暴君?”杨峰对朱由校的担心嗤之以鼻,“陛下,微臣就问您一句。您知道太祖皇帝在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一案中杀了多少人吗?臣可以明白的告诉您,成祖皇帝光是在这三个案子里杀的人就不下十万。成祖皇帝靖难之后甚至诛了方孝孺的十族,可那又如何?您看现在有谁敢说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是暴君吗?只要是为了大明的社稷安定,为了大明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别说十万了,就是杀他个百万人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