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资本主义的芽儿



    <>自从秦良玉回到重庆起,播州这个名字便如影随形,始终回荡在耳边。雅文言情.org

    一开始是父亲和哥哥去重庆府商议播州平叛,之后又是弟弟秦民屏也在关注,到了现在,马千乘也是话不离播州。

    播州相当于今贵州遵义市,位于四川重庆贵州三省交界之处。

    这个地方地势险峻,道路通行极难。

    而且西北方就是四川,可以一路通行到成都,正北方是重庆府所在,直线距离大约只有230公里。

    中间是一个名叫‘夜郎’镇的地方,也就是那个知名成语的诞生地。

    杨家的祖上已经在这里世世代代经营了二十八代,明朝自开国以来也效仿之前在播州设立了宣慰使司,传到杨应龙手上,已经是是第二十九代了。

    播州的经济比忠州和石柱都繁荣许多,杨应龙本人更是拥有大量的庄园和纺织作坊,实力非常强。

    与此同时,在明朝的西南边陲其实还有一场战争不温不火的进行着,这就是明缅战争。

    从嘉靖到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个世纪,主要战场是在当时明朝的“西南极边之地”,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同邻国之间持续时间较长的一场战争。

    当时戚继光从广东被罢官,特意去贵州一趟,也是为了看望一下监督明缅战争的胞弟戚继美。

    而且也由于这场战争的存在,本来应该管辖播州一带的贵州总兵分身乏术,无暇顾及杨应龙,因此只能由临近的川渝两地军队组织平叛之事。

    听到马千乘又在自己面前絮叨播州的事情,秦良玉感觉很无奈。

    她是打算避世一阵的,没成想始终逃不开这些事。

    不过,秦良玉的主意已定,不打算随意更改。

    “谢谢马公子诚挚邀约,不过……”秦良玉顿了一下,语气平淡的说道,“在下已经不想再过问军伍之事了。如果没别的事,我想把剩余的工钱结了今天就回忠州去了。”

    马千乘有点没反应过来,像个木桩一样站在原地。

    恍神半晌,这才慨然一叹,“秦姑娘真的不打算帮我?”

    “我相信,不需要我出手,你们也可以旗开得胜,平定播州之乱。”秦良玉微微一笑道,“在下这会儿只想养养鸡鸭,给府上赚点钱。”

    马千乘难掩失望表情,不过他也不可能勉强秦良玉。

    摇了摇头,呼唤来了下人,把其余的工钱给补上了。

    除此之外,还又多给了一百两银子,算是奖金。

    秦良玉倒也不打算跟他客气,既然他给,自己也就照单全收。

    道过谢后,秦良玉拎着包袱返回了住处,带着丁白缨踏上了归途。

    几日后,秦良玉返回了忠州老家。

    她并没有直接返回秦府,也没有去她的养鸡产业园去看一眼,而是走访了忠州的一些钱庄。

    从这趟石柱之行前,秦良玉就在琢磨着开个钱庄的事情了,到了现在,她估摸着初始的本金应该是足够了,可以考虑搞金融业了。

    大明朝的经济很发达,尤其是到了明末,更是如此,历史课本上给这个时期的定义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清朝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这个评价。

    得到过这个评价的只有南宋和明朝末期这两个时代,它们的结局也一样,被外族入侵阻断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基本所有的皇帝都认同着同一件事,那便是“农本商末”。

    这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基调,由此形成的“重农抑商”政治方针则是历代统治者的基本治国之策。

    自战国时期,便形成了“奖耕战”、“抑商贾”政策,秦汉之后更是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朝的“专卖”制度,乃至明清时期的“海禁”,其实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不过呢,明朝末年,海禁早已解除了。

    到了秦良玉这会儿,海禁都已经废除了30多年了,之后也没有再执行,一直到满清入关,才又重新拾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