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此人疯话太多



    这一年的夏天,不知为何,比以往都要热一些。

    其实大明朝的不少人都感觉到了气候的异常,冬天的时候明显比往常更寒冷,也更长,短暂的夏天比以前更热,雨雪灾害天气也反常的多。

    不过,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诡异的天气还将持续下去,并且持续了许多年,甚至部分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运势。

    室外蝉鸣不止,酷暑难耐,紫禁城养心殿内倒还是挺凉爽的。

    万历皇帝仍旧如同往常一样,挨个看着奏折。

    他虽然不见外臣不上朝,但是奏折基本都会看,只是许多奏折他只看,不发表意见,这就是所谓的‘留中不发’。

    房间内有从冰室里取出来冰块,还有侍女、太监在旁边摇着扇子,万历呷了一口经过深井浸泡着的西瓜解着暑,心情也是相当不错。

    新到任的辽东总兵李如松第一次出征讨伐蒙古土蛮部落就不幸落难,朝野上下一片震动。

    万历皇帝也表示深感悲痛,他立刻派遣了调查组去调查事情的原委。

    可惜,李如松殉国的地方战况太激烈了,整整3000人,一个都没有跑出来,甚至连李如松的尸首都没能找到。

    皇帝只能令具衣冠归葬于京城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且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要求为其立祠纪念。

    这起事件很快便调查清楚了,是一个叫李平胡的辽东军军官泄露了军情,最终导致了李如松身中埋伏。

    而且这个李平胡竟然还是李家的家将。

    不少人给皇帝上奏折,要求严惩这个‘背主弃义’的李平胡。

    按照军法国法,这种人都必须要严惩,否则岂不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然而,蹊跷的是,这些要求严惩凶手的奏折也都是‘留中不发’。

    皇帝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除了李如松,刚刚上任宁夏总兵没几天的李如柏也没能到任。

    他主动写了奏折递交上来,说自己在去宁夏的路上感染重疾,向朝廷请求,要辞去还没捂热乎的宁夏总兵之职。

    内阁已经审议通过,允许了李如柏的请求,核发下去,让他回家安心养病。

    想到这些事情,万历感觉胸中一片开朗。

    心情愉悦之下,他又多看了一会儿奏折。

    现在,京城里有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心不安,包括万里皇帝本人也深受其扰。

    那就是妖书案。

    这个案子的最根源,还是‘争国本’立谁为太子的事儿。

    太子之事仍然悬而未决。

    一个月前的某天清早,内阁首辅赵志皋在家门口发现了一本书,书里指责郑贵妃意图谋害皇长子朱常洛,册立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而且,不仅赵志皋收到了这份传单似的东西,之前一夜,这本书已经在京师广为散布,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都有。

    这本书的写法也很有特点,是假托“郑福成”做了一个问答。

    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当成太子。

    此书大概只有三百来字,但内容却如同重磅炸弹,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民间议论纷纷,都说此书‘词极诡妄’,故皆称其为‘妖书’。

    此案一出,万历皇帝极为震怒,立刻下令东厂、锦衣卫以及五城巡捕衙门进行搜捕,要求务必找到这本书是谁写的。

    然而抓捕不是很顺利,一直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何人所为。

    满朝文武也开始了一场生动的表演,各个大臣们亲自下场,相互之间检举揭发。

    雪片般的小报告递给了万历,纷纷说是其他人写了这本妖书。

    然而都是查无实据,纯粹变成了闹剧。

    甚至有人跳出来写奏折揭发,说这本书压根就是锦衣卫都督写的,所以才查了这么多天都查不到真凶。

    把锦衣卫都督也关起来审了好几天,发现还是冤枉的。

    最后,锦衣卫只能找了一个替罪羊,说是京城里的一个浪荡书生写的。

    已经关进诏狱审问,而且招供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