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为师的心愿



    戚府门口。

    五六个的下人模样的人站在门口,有男有女,都不太年轻了,估摸着也都是跟着戚继光走南闯北的老人儿了。

    他们整齐的一字排开站着,看着又有点像士兵。

    这些人都是从广东直接回山东来的。

    不过,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人了。

    没有地方官员热情迎接,也没有围观群众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甚至连个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都没有。

    仿佛这骑在马上的不是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离家多年的游子。

    这若是在之前也就罢了。

    可一路行来,秦良玉已经对明末社会上的奢靡之风有了一些了解。

    尤其是路过苏杭一带的时候,听说了那些富商官员们的生活作风之糜烂之腐化,饶是现代人的秦良玉都咂舌。

    不说达官贵人了,即便是很多稍微富裕一点的商人宅院,也比眼前的戚府豪气的多。

    这种情况下,秦良玉看到这颇显萧索寒酸的戚府,倒不是嫌弃这里不好,只是在心底里暗暗的不忿。

    为师傅鸣不平。

    从外面看了看,整个戚府顶了天就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装饰也很简单。

    打扫的很干净,这点很好。

    戚继光翻身下马,下人们忙活着把马还有他们这队人雇的一辆车

    秦良玉自然也是帮着一起装卸行李。

    回到老家的戚继光显得有些兴奋,一路奔波,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倦意。

    反而是大喇喇的站在院子中央,抻了抻腰,舒展了一下筋骨。

    然后对着秦良玉招了招手:“玉丫头,过来一下。”

    “诶,来了。”

    放下手头的活儿,秦良玉快步跑到了小院中央。

    想起了刚才牌楼上的诗句,决定先恭维一下这老头。

    “师傅,门口那牌楼上的诗,听说是您写的?”

    “唔……”戚继光捋了捋胡子,不置可否。

    “写的太好了。要不师傅你教我写诗吧?”

    戚继光嘴角一抽,瞪眼,伸手就给了秦良玉脑壳一下。

    “别拍马屁,为师安排的功课……背一下。”

    秦良玉无辜的摸着额头,背诵了《孙子兵法》的用间篇。

    这一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也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最后一篇。

    至此,整本《孙子兵法》她就全都背过了。

    不过,也就只是这样了,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于秦良玉来说都是云里雾里的,很抽象。

    “都背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秦良玉支支吾吾道:“写的挺好的,不愧是孙子兵法。”

    戚继光目光一冷。

    “说实话。”

    “太虚了……”秦良玉羞愧的挠了挠头,“可能是徒弟资质太差吧……”

    停顿了一下,看师傅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秦良玉大着胆子继续说道。

    “里面写的很多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落到实处。还有一些,我觉得写的也有点太绝对了,真要是行军打仗,还是要随机应变。”

    “哦?你对孙子兵法有不同见解?”戚继光淡淡道。

    “不敢说是不同见解,不过……”秦良玉撇了撇嘴,“应该要批判性的学习和接受。”

    “哈哈哈。你这话说的有趣,批判性学习。”

    “徒弟随口一说,师傅你要是觉得可笑,那笑完就忘了吧。”

    秦良玉哪里知道,这历史上,有两个人曾对《孙子兵法》的原本进行过大量的批注。

    一个是曹操。

    另外一个就是眼前的戚继光。

    用后世的话来讲,戚继光本人在读《孙子兵法》的时候,就是一边逆向思考,一边学习的。

    不过,此时戚继光的只笑了笑,却并没有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

    “玉丫头,你可知为师也在写兵书?”

    “啊?您老人家除了写诗,还写书呢?这么厉害的?”

    戚继光写的是什么兵书?历史课上没教过啊。

    啪的一声。

    秦良玉脑门上又挨了一下。

    “别学溜须拍马,下不为例。为师写的兵书还是不大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