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魔鬼交易员



    在这个无数血泪资金堆砌出来的市场里,在那无数资金背后都隐藏着一只只冷静嗜血的战争巨兽,所有的参与者都渴望从市场中赚到无数的财富。

    无论是主力还是散户都希望咬上别人一口,而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想要胜利,前提是首先得活下去。

    冷静下来之后陈青山有些想笑,而他之前那种侥幸得心理的确极为可笑。

    止损没什么大不了,错上一次又有什么关系,赚再多得钱如果因为侥幸而不愿意认错,那他学习那些技术和策略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那样做对一万次又怎么样,做对一万次侥幸一次碰到错误得方向,恐怕就直接把一万次的回报用一次错误去埋单,那种结果恐怕才是最无法接受得。

    好歹他现在也是有四百十多万的资金,虽然今天亏掉了三十万,可无论如何也还有四百三十万,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每次错误亏损掉十分之一,那起码也够他再亏好几次得。

    也许运气好,这次的仓位他拿到最后可以不亏钱,可是万一真的错了,死抗到最后肯定只有爆仓结局。

    任何人都不可能扛得住市场的波动,即便是一个国家的银行都做不到。

    比如当年英国的巴林银行,同样由小亏最终导致了大亏,然后逼的有两百多历史得银行最终破产。

    期货市场经常发生投资者因抱侥幸心理而由小输演变成大亏的例子。

    表面上看,巴林银行事件与类似陈青山这样的散户投资者似乎相去较远。

    其实不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是如何由小变大。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带来的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惨重教训。

    首先,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回顾。

    1995年2月,具有两百三十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

    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而让这家世界级别银行倒闭的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魔鬼交易员里森。

    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

    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

    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

    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铁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由于巴林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卓越贡献,巴林银行的经营者先后获得了五个爵位。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

    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员里森,同时也是后台结算主管即开立了“88888”账户。

    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

    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

    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

    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

    由于差价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过这种风险较低的差价交易,也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1994年头7个月获利3000万美元。

    其次,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分析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

    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