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有你这么坑哥的么



    在曾经的十五岁时,陈青山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假期快点到来,然后可以带着弟弟一起去林间捕蝉,河中抓鱼。

    每个周末都是那么的有趣,充满缤纷的色彩,即便总是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但也乐此不疲。

    只是如今的他,哪怕还是十五岁,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令人愉悦的感觉,那些快乐嬉戏玩闹似乎成为了再也不可找回的历史。

    仅仅在家里呆了两天,陈青山就已经坐不住了,他感觉在这么下去会被憋疯的,他甚至有些怀念在学校里的日子。

    至少没事了可以偷窥下学校里如同萧若言这个年龄的女老师,也或者可以没事逗着同桌李诗韵,总好过一天到晚吃饱了就看电视。

    只是做为一个孩子的身份,说自由还是没有那么的自由,干什么事情还是需要跟家长报备一下。

    “妈,我想开车出去做点小生意,今天勤工俭学的钱我想自己赚回来。”

    陈青山脑子稍微一转,就想到了以勤工俭学的名义来说服他的父母。

    广义的勤工俭学指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一般贫困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工赚取报酬维持生计,而陈青山所说的勤工俭学则有所不同。

    陈青山所说的勤工俭学,则完全不同,这个所谓的勤工俭学是每年在暑假和寒假结束之后,学生们另外往学校缴纳物资的一种方式。

    比如,粮食,干菜,食用油等等,这部分食用物资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名义下放给学生,收缴之后以补贴的形势再发放给老师,如果不缴东西的话,则以现金代替。

    陈青山母亲孙喜梅正在洗衣服,她一听陈青山说要去勤工俭学,眼睛立马一瞪,没好气的训斥说:

    “你暑假作业写完了?写完了就多看看书,看看你英语才考那50分,这成绩以后咋上大学。

    勤工俭学的钱不指望你,你好好上学就行。”

    对于祖祖辈辈都在农村的人来说,读书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村子里能够出一个大学生,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不说将来高中做什么大官,哪怕是可以找一个单位做上公务员,那也比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强。

    陈青山自然明白孙喜梅是在为他好,可是这不代表他赞同孙喜梅的看法,

    对于他来说文凭就是可以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只要有钱赚,这家伙八成敢连自己都卖了。

    眼看老妈这条路走不通,他苦着脸看着陈爱国说:“爹,你…”

    陈青山刚开口,陈爱国就打断了他的话说:“男娃是该从小锻炼锻炼,既然你想自己勤工俭学,那想干啥你就自己去干,想收你那个废品你就去收,不过弄啥子的时间都小心点,也不要偷人家摸人家的东西,不然回来看老子不打断你的腿。“

    在农村家庭,那一般都是男人为一家之主,陈青山家里也是一样,孙喜梅一看自家男人同意了,她也就没有再继续反对。

    她对着陈青山嘱咐说:“那你开车尽量别走大路,大路车多,出去也别跑的太晚,记得跟上回来吃饭。“

    陈青山心中大喜,他暗呼一声搞定,然后嬉皮笑脸的连声应是,在孙喜梅的反复叮嘱中,拿起摇把就发动了院子里的三轮车。

    直到三轮车的声音已经渐不可闻,孙喜梅皱着眉头对陈爱国说:“你这个当爹的心也真大,孩子还这么小,你也放心让他一个人出去。“

    陈爱国没好气的说:“男娃嘛,又不是女娃子,他这么大了还怕被人拐卖了啊,没事你放心吧,我跟他这么大的时间走路都走几十里出去干活了。“

    孙喜梅接过话说:“你说的也是,早点锻炼锻炼也好,不让他们受点罪不知道钱珍贵。

    对了,你有没有发现青山最近好像长大了,我总感觉他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就是哪里不一样我又说不上来。“

    陈爱国笑道:“有啥不一样的,再不一样谁看不出来他是老子的种。“

    孙喜梅笑骂道:“你个老东西,大白天说啥呢,被孩子听见多丢人。“

    “哈哈…“

    有了父母的支持,陈青山的收破烂大计终于得益发展,他白天开着车出去转悠转悠,下午就到城关的废品站将货卖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