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学习班那些事儿



    沪市食品厂过来负责主持这次学习交流活动的人姓周,并非一开始活动安排上写的马科长和李洁云,周姓负责人的态度诚恳又谦逊,只让大家称呼他周工或是老周,跟鼻孔朝天的马科长和李洁云很不一样。

    易迎春私下里还悄悄跟沈华浓说:“前年我们厂长来这边学习过,还说这里的人眼睛都长在脑门上,傲气得很,没想到他们的姿态放得这样低,昨天请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周到妥帖得很,今天说是学习班吧,一点儿也不拿大,讲的也的确是干货,说起来这是国内咱们行业内的老大哥,有傲气的资本!”

    孟宪平已经从认识的朋友那里知道了前天发生的事情,闻言就看着沈华浓笑了声,倒是没提那天的事,只低声道:“要我说,他们也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和傲气的,对,他们的产品的确是全国闻名的高级货,供不应求,这几十年都是这老三样,奶糖,饼干和麦乳精,没有什么长进,这技术说难也不难。”

    易迎春撇撇嘴,道:“孟哥这就吹上了啊。”

    孟宪平道:“要是我们有这样的机器和成本,这种饼干和奶糖我们也能弄出来,说老实话,这种饼干我们也做过了,味道可不差什么,就是原材料缺乏。”

    “再说我们的酥糖、花生糖本身也不比奶糖差,我们当地的花馍比那什么饼干可美观多了,样式多样,有他们的原材料我们也能弄成花样饼干,技术难度比他们还高,别的方面他们强我认,但要是比技术我可不服。”

    “这次他们不像以前的学习班全部都靠吹和大家拍马屁,这么做事就对了,这才是学习交流班,真想进步交流,作为主办方还是得先拿出诚意来,再跟以前一样靠吹嘘,等以后日子过好了,大家的本钱上来了,物资丰富了,他们技术上没进步,那可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光靠管理那可不行。

    再说到管理,我们小地方小厂子可以摸索调整,再说现在不也好好的,但是技术不是说摸索马上就能摸出来的,这么下去就算是老企业也有落后、甚至被淘汰的一天。沈妹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沈华浓点点头,表示赞成,对孟宪平比了个大拇指,这中年汉子咧了咧嘴,碍于正在参观,倒是没有笑出声。

    沈华浓心里却对孟宪平更是刮目相看,这倒是个通透的明白人,能在当前经济停滞不前的混乱时期,看到社会会发展、会越来越好的必然,也能够看到光鲜下的问题所在。

    如果她是这世界的土著,都不会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

    在听完周工的介绍之后,沈华浓就明白叶朴方为什么会重视她了,显然叶老先生已经注意到沪市食品厂繁花似锦表象后的问题所在了——他们的产品的确在国内最受欢迎,但是缺乏技术和创新也是真的。

    可能正因为当前的产品总是供不应求,全厂都在朝着产量任务努力,创新的确是没有的,可能是也顾不上这一点。

    在沪市食品厂最受欢迎的、工资最高的就是熟练工人,听说以前还有技术部门,现在因为用不上已经撤销了,技术人员全部转岗到车间去了。

    这样的企业无疑是走不长久的。

    而他们缺乏的技术和创新,这一点恰恰是沈华浓代表的红星作坊最为擅长的,红星公社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能够根据季节原料进行调整做出不同的产品,而不是受到原料的制约。

    易迎春闻言却有些不以为然,道:“大厂子怎么可能会被淘汰,孟哥说得实在是太过严重了,铁饭碗就是铁饭碗!这可不能乱说。”

    孟宪平就道:“易大妹子你可别不信,要我说你们做罐头的工序都比他们的奶糖和饼干讲究多,也繁琐得多,他们的这种饼干咱们都能造,罐头可不是都能做出来的。”

    说到自家最引以为傲的水果罐头,易迎春想要反驳的话都咽下去了,理直气壮道:“可不是么,我们的技术也不是吹的,做罐头我们是全国第一,的确是精细得很。”

    孟宪平继续道:“所以说,说到技术,咱们都没有输,各有所长这才有交流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